考研试卷泄露(考研试卷泄露事件真实案例)

考研试卷泄露(考研试卷泄露事件真实案例)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07:15:14

12月22日,史上报名人数最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不过随着考试结束,相关问题连续曝光:

山东师范大学的自命题科目《外语教学理论基础》,以及青岛理工大学的自命题科目《城乡规划理论综合》,都出现试题错装的情况,发下来的是答案而非试卷。

电子科技大学的自命题科目《固体物理》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导致考试未能正常进行。

此外,有消息称,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试题“疑似泄露”。

考研问题频出

伤害的不只是考生利益

(作者:熊志)

泄题风波几乎每年考研都会上演,谈不上有多新鲜,不过试题错装这种低级错误,还是第一次上演。 两所大学同时“沦陷”,说明在流程把关上缺少基本的查验程序。另外,身为985高校的电子科技大学,考试内容却偏离考试大纲,这同样是匪夷所思的疏漏。如果出题不按大纲来,那到底依据的是什么?

如山东师范大学的通报所言,以上错误都可谓“严重的责任事故”。虽然几所学校事后都推出了补救的措施,安排统一补考,并报销考试延误的交通差旅费用,但考生徒耗的时间成本以及被折腾的精神成本,都无法挽回。而且像真题泄露,还会直接伤害到考试公平

在研究生考试中,除了思想政治、外语等公共科目是全国统一命题外,专业课都是高校自命题,方便其依据自身特色自主招生。而此次连续曝光的问题,全都涉及自命题科目,它们是高校相对自主且弹性较大的地方。从装错试卷到出题不当再到泄题,错误低级,且短时间密集曝光,说明高校对自由裁量权的管理使用过于粗放随意,对考研缺少严肃性

的确,考研的影响力和涉及面要小很多,它未必有高考那种决定命运的强大功能,但仍然是重要的上升通道,对高校而言,也是挑选学术英才的重要渠道。所以,不是全国统考的自命题科目,照样应该拿出高考的警觉意识,进行全流程把关,确保考试的公平,堵上各种漏洞。

和高考一样,考研也应该树立不容半点失误的红线标准。至少像试题错装这类容易避免的低级疏漏,完全应该将发生的概率降到零。事实上哪怕是题目泄露,考虑到能接触到真题的往往是内部人,通过完善保密环节,提高对泄密者的惩罚,也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泄题交易。

换个角度来看,手握招生自主权的高校, 在考研环节把关不严, 伤害的不只是考生利益,还有自身的公信。 考试环节的任何错误,难免都会引起质疑,乌龙背后是否暗藏猫腻,是否存在利益交换,甚至给外界留下研究生招生黑幕重重的不良印象。所以此次密集曝光的考研乱象,对所有高校都是个提醒。保证研究生考试公平,是对考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名声负责。

内容来源:光明时评(作者:熊志)

本期编辑:孙小婷、王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