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
A. 磨制石器 B. 原始农业 C. 青铜器 D. 定居生活 - 商朝时期,负责占卜记事的是( )
A. 太史 B. 巫 C. 祝 D. 卜 -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 下列哪项不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
A. 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盐铁官营 D. 设立刺史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 )
A. 江南开发 B. 民族融合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海外贸易发展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推动民族融合 D. 促进海外贸易 -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遣唐使来华 D. 郑和下西洋 - 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杯酒释兵权 B. 设立节度使 C. 实行两税法 D. 推行一条鞭法 - 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 )
A. 行省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内阁制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手工工场出现 C. 雇佣关系产生 D. 海外贸易繁荣 -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康熙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平定三藩之乱 B. 收复台湾 C. 抗击沙俄侵略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沦为( )
A. 殖民地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 下列哪项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 )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 建立新式海军 D. 废除科举制度 - 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清朝统治 B. 结束了封建帝制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促进了思想解放 -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武汉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 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镇压反革命 D. 实行改革开放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三: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9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辛丑条约》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9分)
三、论述题(30分)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请结合史实,论述这条革命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CBA
6-10: BADAA
11-15: CDBDB
16-20: AAAAD
二、材料解析题
-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材料三反映了墨子的“兼爱”思想。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论述题
- 形成过程: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长期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意义:
- 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 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