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让一让,装备党来了!
都说差生文具多,我刚开始复习那阵学还没怎么正经学,资料书先买了一大摞。最后真正用上的也就那么几本,好在最后是上岸了,不算完全浪费。
作为“前车之鉴”,我来说说教材选择和备考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希望大家不该花的钱别花,不该跳的坑别跳。
一、好的装备是成功的一半!
从这个问题来看,题主大概率和曾经天真的我一样,是个公考新手,只认识中公、华图、粉笔这几个大机构,以为买一套资料就够用了。
实际上当然不是!
省考所需的资料囊括基础教材、真题、技巧提升、日常积累等等好几个方面。毕竟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深入有不一样的任务。
- 基础篇
基础教材是让公考小白熟悉省考知识点和试题形式的,所以内容会详细而全面。中公、华图、粉笔的行测和申论教材都属于此类。
内容上,三个机构的教材基本没有高下之分,不同点在于答案解析和排版包装。
基础教材对于省考来说并不是必需品,但是我觉得新手还是值得购买的。毕竟万事开头难,一套基础教材可以让新手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下,比较轻松无痛地进入备考。
三大机构的教材区别不大,按个人喜好选择即可。
中公毕竟是老牌机构,优点是教材的内容非常全面,例题也给的多,缺点是行测教材太厚了,看起来比较有压力,容易抓不住重点。
华图算是模块教材的开创者,五小本就比中公的一大本便携一点。华图的资料不贵,性价比很高。缺点是印刷排版一般,部分题目的答案解析太笼统。
粉笔的优势是纸张排版最合理,看起来很舒服,答案也比较详细。缺点就是在内容类似的情况下比另外两家贵很多。
2.巩固篇
真题是省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基本上一但开始备考,全程都在和真题打交道。
现在市面上的真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按模块划分的,一类是套卷。
这两种真题适合不同的备考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
模块类:
我用的粉笔的《决战行测5000题》、《决战申论100题》,粉笔的题都是国考、省考的真题,比较有参考价值,而且答案确实详细,每道题旁边还配了一个二维码,扫了就能看讲解视频,这点还挺人性化的。
这种模块类的真题适合用在刷题练习阶段,因为是按知识点划分的,所以可以检测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方便找到短板,及时修补。
真题套卷:
真题套卷是后期模拟的时候用的,主要是适应一下试卷的出题顺序和题量。
不管是自己打印还是直接买现成的都可以,毕竟机构的APP里也可以查到答案。准备套卷的时候别忘了配套安排上答题卡,涂卡也是真实考试的一部分,也需要安排时间的。
积累类:
这类主要针对申论。可以下载一下RM日报、半月谈和学习强国的APP。
APP上每天都会推送新鲜的时政和时评文章,官媒写手你懂得,文章格式特别工整,观点也犀利,对申论大作文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时政和时评,这几个APP里都按话题内容分了不同的频道,比如文化、教育、科技,或者民生话题、人物,这些频道里介绍的人物故事和政府案例都可以用做大作文的素材。下载都下载了,占用了内存,总得物尽其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功能吧。
二、公务员考试要不要报班
我是大四就开始备考,结果第一次国考没上岸,后来又准备二战省考但是我行测的分数就一直死活提不上去,为了少走冤枉路,所以报了辅导班。如果像我一样遇见瓶颈为了提升的话我建议可以报个班。除非你是公考大神,每次考试行测和申论能达到70 。
想要突破瓶颈提高分数报班肯定要选择主要以强化拔高的辅导班,这方面闪能公考就很符合,之前,我也报过了粉笔的班,粉笔的班真的不适合拔高,讲课效率真的很低一节课三小时,逮着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讲的还是那些很基础的知识,一节课下来笔记记了两行。
我二战就是来拔高的,结果在拔高阶段粉笔老师还是一遍又一遍的讲着本来已经会的基础,听了一段时间的行测还是老样子原地打转,甚至还有所下降,本来我言语理解题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正确率,跟了粉笔之后百分之75都到不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是为了拔高提分的还是别报粉笔的班了,要是只是为了打基础的话,报粉笔也行,但是要做好长时间备战的准备。
而闪能和粉笔不一样,讲课效率很高,每节课只有一个小时,但是一节课能讲几十个知识点,而且针对每个知识点还有对应的真题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内容质量比粉笔不知道好多少倍,我一节课下来光笔记都记了四五页。闪能公考针对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提升方法,像我是为了拔高突破瓶颈的,老师就会针对做题技巧和真题上面入手,帮我突破瓶颈。
而且跟着闪能学下来,提分速度是真的快,每次听课我就记的特别深刻,做题上正确率也提高不少,考前准备了一本错题本结果就用了七八页,这提分速度比粉笔高太多了。
三、扎实备考上岸稳赢!
说完了资料选择备考我也顺带提两句,那些真金白银买的资料可不是摆着好看的,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1.时长
备考那会儿,我也看了不少的经验贴,只能说看到了世界的参差。我本来以为我一次上岸已经很不错了,结果有些神人一个月就能考上,但有的人一考考了好几年。
必须得承认,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复习所需要的时间也完全不一样。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岗位竞争小的人来说,一个月可能足够。
但是!像我之前一样对省考没啥概念,专业选岗位也不占优势的普通人,至少要备考3个月才稳。
理由之前也提到了,省考是竞争者之间的选拔,就算没有人家起点高,勤能补拙,比他准备得更充分总是能做到的。
2.备考流程
(1)模块学习阶段
模块学习阶段是为整个备考打地基,大致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
凭借基础教材和网课,完成对各模块知识内容初步学习。虽然是模块学习,也得各模块齐头并进。之前有人推荐集中学习一个模块,等都学完了再开始下一模块。
先不说这样安排科不科学,集中学言语理解、推理判断的时候还行,一整天都用来学数学得多煎熬啊。
根据省考的时间安排,在上午学行测,下午学申论是比较合理的,最好让头脑形成记忆。可以每天在上午安排三到四个小时重点学习行测的各个模块,下午安排三到四个小时学习申论的各个模块。
(2)模块巩固阶段
本阶段大致需要50天。
等到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束,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大概也成功奏效了吧。这是因为对知识还停留在理解层面,还没有完全掌握,那么巩固复习就可以跟上了。
亮出我的《决战行测5000题》和《决战申论100题》,开始痛快刷题。在做题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分析试验不同做题技巧的适用规则,然后才能总结出题型规律,形成自己的做题习惯。
总结出做题技巧后,最好马上练习,趁着头脑清晰的时候把它内化于心。在刷题时也不要忘记计时,看到用时不断减少,那自豪感,啧。
正确率高的部分,说明知识点掌握良好。那些如果错题都集中在某个模块,或者某个知识点,那这里就是学习的薄弱部分。找出知识漏洞后,当即就要重新回看教材和课程,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知识点没能掌握,进行巩固学习。
(3)冲刺模拟
最后20天是极为重要的冲刺阶段,经历了漫长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估计对自己的水平也会特别好奇。
这一阶段的主力是真题试卷。尽量每两天安排一次试卷模拟,最大程度还原考场情景。比如时间安排、计时器、仿真答题纸等等。
那时候我在学校宿舍里做模拟练习,室友还故意在我身边晃悠,事后称自己是在cos监考老师。托她的福,在考场上监考老师路过我的座位,非但没有紧张,甚至还有一丝想笑。
四、前方雷区敬请绕行!
- 依赖捷径,忽略积累
在省考技巧类视频中,有一类叫做“蒙题大法”,是为了提高如常识和数量这类复习难度大或是来不及完成的题目的正确率。
虽然这类技巧的存在也有它的意义,而且需要的时候我也会用,但这些技能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真切地提高行测水平。
包括对于申论模板的过度迷信,都是依赖捷径却不愿付出努力的行为。要想提高大作文的分数,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练习,总结。
要知道,所谓捷径,都会变成考场上的深坑。
2.低效刷题,缺乏思考。
所有的公考老师和上岸经验贴都在强调刷题的重要性,但过度沉迷刷题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刷题不是集邮,数量不是目的,提高正确率和速度才是。
刷题阶段,最好每天晚上就设置一个思考总结的时间段,对今天的练习进行反思。
今天的题目暴露了哪些知识短板?在做题时是什么影响了做题时间?同一道题或同一类题还有没有更快的解题思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内容。
至于思考的结果,都要记录下来,保存好,这就是独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籍”。
3.沉迷模考,忽视真题
我经常看到粉笔模考大赛的晒分,就省考来说,模拟卷并不值得去做。
到了复习后期,可能真题都已经见过两三遍,失去了新鲜感,所以想用模拟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
如果想做新题,哪怕选择某些地区的省考真题,也比模拟卷要好很多。这些机构的模拟卷通常是在短短几天之内编写的,试卷的水平你自己品。
不论是题的规范程度,还是知识点的考察,和省考试卷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可能连答案解析都是在强行附会。
这样的题做多了,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会误导解题思路。
省考高分要点:
4.合理规划,摆正心态
对于省考这种战线较长,知识内容细碎的考试,学习规划是备考稳步进行的前提。
除了较为笼统的阶段规划,学习任务的设置最好精细安排到每一周,每一天。规划越详细,可执行性就越强。相对就更不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心态。
同时,学习计划需要循序渐进,给自己留下缓冲的时间。揠苗助长只会带来反效果。
5.高效复习,稳扎稳打
高效复习就是要让学习有成效。
行测备考对于做过题目的回看和总结,对于知识的整体串联,就是有成效的复习。
申论备考,多方参考下对客观题答案的反复打磨,积累时评素材对每篇文章的拆解和分析,就是有成效的复习。
备考最可怕的,就是原地踏步九万里,只能感动了自己。
OK!想说的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没想到只是一个资料选择的问题,我竟然扯了这么多。也许这就是话痨吧……
但是我保证,所有的内容绝对没有敷衍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