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感叹“暑假第一愁”莫过于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那该如何和手机抢孩子?
专家支招两条妙招:一是多做运动,二是多做家务。
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能让孩子离开屏幕,体会家庭生活,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主能力、自信和责任感。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今年暑假,“第一教育”推出“小当家”栏目,带着爸爸妈妈们一起推动孩子去体验家务劳动,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这一期,小编来聊一聊“小当家”必备技能——“整理书桌和书包”那些事儿。
动画片《图图的智慧王国》中曾有这样一幕,图图马上要去上学,于是他把一些玩具和零食全部塞进了书包里,但当他要上体育课时,却半天找不到自己的毽子,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于是图图感到十分懊恼,在放学回家后请求自己的好朋友壮壮帮助他整理书包。在壮壮的协助下,图图成功解决了难题。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书桌和书包一旦乱了,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的不方便。不仅如此,书包和书桌相当于孩子的“小小家”,养成整理书包、书桌的好习惯将会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一定程度上锻炼自主生活、管理自己的能力。
此外,整洁有序的书桌和书包背后潜藏的是孩子的“条理性”。美国学者珍妮弗·兹波尔所著的《教孩子整理好书包,条理性就会迅速提高》中告诉我们,有条理的孩子书包、课桌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找资料笔记都能快速准确,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而没有条理的孩子,则经常丢三落四,书包、课桌里没有分类,塞得乱七八糟,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找作业,无形中就占用了大量原本应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
长此以往,没条理的孩子与有条理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但条理性并非不可改变,只要给孩子们以合理的教育,他们的条理性就能得到提高,而最为简单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孩子自主整理书包和书桌。
那么,暑假余额已不足,非常重要的一项作业来啦!
学前儿童版:
对于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而言,由于该时期所需的学习物品并不多,书包内的物品分类并非难事,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书包。在每日去往幼儿园前,先询问孩子需要在书包里放什么,并由他们亲自将物品放入书包中,在每日放学后再确认是否将带去幼儿园的物品装回书包,引导孩子初步养成自己动手整理书包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版:
步入小学后,除了书包外,孩子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桌。在书包整理方面,就从两个问题出发吧!“书包里要放哪些东西”“怎样整理这些东西”,教孩子首先将需要带去学校的物品进行收集、分类,再根据书包的结构进行分门别类地摆放。如果孩子特别容易忘记整理自己的书包,或容易漏带东西,编排一些整理口诀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而关于书桌整理,孩子的需要才是出发点。“在书桌旁会做些什么”“需要用到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摆放”,明确书桌上的需要摆放的物品和它们的摆放位置,如果思考一时难以解决问题,那么就试着做一份整理计划,这样才更加清楚直观!
注意当孩子刚开始学习整理书包和书桌时,往往摆放不够整齐,那么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为他们的自觉送上一朵小红花或者给予口头的表扬,如果他们需要帮助,那么可以一起收拾整理,逐步做到让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版: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所要学习的科目逐渐增多,书包里需装的学习资料也愈来愈多,此时物品的分类和整理更加重要。以整理学习材料为例,非常值得提倡的是文件袋的分类方式,让孩子自己根据学习科目的数量购买相应数量的文件袋(最好是透明网格式),将与某一门科目相关的书、资料、学习工具放在一起,方便查找,节约时间。
在该阶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通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只知道把东西放进书包里,却想不起来把不用的东西拿出去,久而久之,书包越来越重,越来越乱!因此我们需要提醒孩子将无用的物品及时拿出书包,包括课本、讲过的卷子,或者将今日不用的物品放于教室课桌内。
书桌的整理同样可以借助一些收纳工具,比如购买一些收纳盒放置文具,让桌面变得更加整洁。这时所有的整理归纳都应该让孩子自行完成,家长一定要避免过度参与。
整理书包和书桌,具体怎么做?
书包的整理
在孩子未养成自主整理书包的习惯前,可以先与孩子一起做整理。在正式开始前,准备工作是需要的。拿来一张白纸,以思维导图或是其他形式,将所需的物品及其功能全部写在白纸上。将白纸上提到的物品收集完毕后,按照科目或功能分别归类,再根据书包的结构分门别类地放置,此时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文件袋归置,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便利贴,在文件袋外上做好科目的标识。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增加一些和孩子的互动,“为什么要这么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这些问题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
在孩子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归置后,注意要将这种归置方式保持下去,以防变动过多导致孩子一时间找不到某一样东西。
书桌的整理
与书包的整理相比,书桌的整理更为复杂,整体的工作量也更多。为避免孩子整理了一半就放弃,可以尝试将这次整理分步进行,先完成书桌桌面的清理工作,再是抽屉的整理。
如果孩子一时不知道如何着手,我们同样可以准备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下所需要的物品和孩子学习时的习惯,比如写字手为左手或右手,学习空隙时是否有吃零食和喝水的习惯等,根据需要进行书桌的配件和用品购置,当然最好买一些不同规格的收纳盒,用来放置文具、书本、资料等。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将桌面的物品清空,将同类型的物品堆叠在一起,当遇到一些不知道该放哪的东西时,可以先单独放于独立的箱子或收纳盒中。再者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物品的摆放,如孩子习惯右手写字,则将台灯放在身前左侧。同样地,抽屉的整理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若一次没能做完全部整理工作,可以在未整理的收纳盒中贴上标签,并与孩子约定下一次整理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理过程中不要被其他事物干扰,比如因为在抽屉里发现了考砸的试卷而数落孩子,我们需要保持整个整理过程的连续性。
约定维护规则
在做好整理后,接下来要进行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约定使用、维护书包和书桌的规则,比如用完的东西尽量归回原位,试卷资料分门别类地置于相应位置,定期让家长检查书包和书桌的整理情况。通过沟通,孩子们能够更加明白这些条理性培养所带来的长期益处,产生正向的心理预期,这更有利于维持他们的行为。
注意事项
一是,给孩子做好示范。不能只是口头告诉孩子这样或那样,尽可能地耐心示范几次,让孩子体会到收拾好的书包是多么整齐,拿东西多么方便,背起来多么轻松,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养成自觉整理的习惯。除此之外,格外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务必要保持家里环境的整洁,将各种东西收纳得当,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收拾自己的东西!
二是,一定要避免过度参与。在整理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是辅助培养,所以要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决定的机会,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参与自己的决定。
三是,尊重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收拾书包,也可以在孩子的请求下,帮助他寻找“丢失”的文具。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也有独立的空间意识和隐私意识,一旦随意地在其书包里翻找东西,或者改变书桌上某一物品的摆放,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正你也会翻,用不着我”的类似想法。因此哪怕孩子整理东西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自己完成。
四是,随时调整方法和进度。因为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培养他们自主整理书包和书桌时,要将期望值调整到合理的水平,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随时调整方法和进度,避免走入完美情结的误区。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所以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前,快快行动起来,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桌和书包吧!
文:白羽 叶子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