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赋分之后分数变高了?
为什么赋分之后分数变低了?
赋分拉不开差距?
赋分究竟公平吗?
关于2025年新高考赋分制度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上疑问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赋分制科目
四川省新高考采用“3 1 2”模式,其中“2”部分的选考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实施赋分制。赋分制的目的是统一选考科目分数标准,以确保不同科目间的成绩公平,便于综合评价。
1.赋分制规则
赋分时,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 共五个等级。例如,排名前15%的考生进入A等级,接下来的35%进入B等级,依此类推
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其中,Y1、Y2分别表示某个等级所对应卷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1、T2分别表示相应等级的等级分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Y表示相应等级内某考生的卷面分;T表示相应等级内某考生的等级转换分;当Y=Y1时,T=T1。
3.赋分案例解读
案例1
某学科原始分前15%的考生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95分,则该学科A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100~95】。
已知A等级赋分区间为【100~86】分(固定不变),也就是说,原始分【100~95】的考生为A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100~86】分。
极端地讲,假设这个区间某考生原始分为95分,赋分后可能只有86分。
案例2
某学科考试成绩最后2%的考生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则该科目E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20~5】。
已知E等级赋分区间为【40~30】分(固定不变),也就是说,原始分【20~5】的考生为E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40~30】分。
极端地讲,假设这个区间某考生原始分为5分,赋分后也能拿到30分。
案例3
假设小金同学地理学科原始分为96分,再假设地理学科A等级原始分区间为【100~95】,则小金同学地理学科为A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A等级的赋分区间【100~86】(固定不变),那么小明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解得,T=88.8;四舍五入后小金同学地理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89分。这样,小金同学的赋分相比原始分是降低了的。
案例4
假设小欣同学地理学科原始分为96分,再假设地理学科A等级原始分区间为【97~85】,则小欣同学地理学科为A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A等级的赋分区间【100~86】(固定不变),那么小欣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解得,T≈98.83;四舍五入后小欣同学地理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99分。这样,小欣同学的赋分相比原始分是增加了的。
4.赋分制公平吗?
答案:公平的
新高考实行选科后,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年生物和地理的题目特别简单,选择这两科的学生分数偏高,平均分相加能有180;而化学和政治的题目很难,平均分相加只有120。如果采用学科原始分数相加录取,学生以总分排名,这是不公平的。
而赋分制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等级呈现方式让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就被较好地消除了。
5.温馨提示
“新高考”赋分制的实行,大家不用担心原始分(不会公布),也不用操心转换分(不会乱转),考生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自行换算。
在赋分模式下,选择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合理。相反,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一般来说,冷门学科选考的人数可能较少,但是能不能被赋予高分主要还是看考生的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