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各城区的小升初升学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
- 招生对象:
- 上城区:包括上城区小学应届毕业生;持有本区户籍和房产的杭州其他五个主城区公办小学应届毕业生;持有本区户籍的杭州其他五个主城区民办小学应届毕业生;持有本区户籍的杭州主城区外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即 “个别生”);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可在本区升学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 西湖区:区内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和房产在本区且在杭州市区其它城区就读公办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和房产情况以审核结果为准);常住户籍在本区且在杭州市区就读民办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常住户籍在本区且在杭州市区以外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个别生)。
- 滨江区:区内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和房产在本区且在杭州市其他主城区就读公办或民办小学的应届毕业生(户籍和房产情况以审核结果为准);户籍在本区且在杭州市主城区以外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属于 “个别生”);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可在本区升学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 余杭区:余杭区户籍儿童少年;临平区户籍儿童少年,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余杭区购房(以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为依据)且实际居住一年以上;小学为持余杭区有效《浙江省居住证》的儿童;初中为余杭区小学应届毕业生、临平区小学应届毕业生(其父(母)在余杭区购房,本人居住证签发地址与房产地址一致)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规定可在余杭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
- 招生范围:
- 公办学校:
- 上城区:公办小学严格按教育服务区招生,公办初中按小学对口直升。
- 西湖区:公办初中一般也是按对应小学进行升学分配,但会根据户籍、家庭住房等情况进行排序录取。
- 滨江区:小学按学区招生,初中按小学对口直升。
- 余杭区:公办小学、初中严格按照学区范围招生。
- 民办学校:
- 上城区:民办学校严格在本区范围内招生。区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学校在本区范围内招生,未招足的可继续在本区范围内补招一次;市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学校应先在本区范围内招生,本区范围内招不满的,可申请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在市域范围内补招一次。
- 西湖区:区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初中在所在区范围内招生,未招足的民办初中可继续在所在区范围内补招一次。市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初中应先在学校所在区范围内招生,所在区范围内未招满的,可申请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在市域范围内补招一次。
- 滨江区:区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学校在本区范围内招生,首次未招满的民办学校可申请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在本区范围内补招一次。市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学校先在学校所在区范围内招生,未招满的,可申请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在市域或学校所在区范围内补招一次。
- 余杭区:民办小学、初中在余杭区、临平区范围内招生,招生不足的民办学校,可在余杭区、临平区范围内补招一次。
- 录取办法:
- 上城区:公办学校根据招生政策规定,按照 “住户一致” 优先原则排序录取;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其招生计划数的,由区教育局组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一次性全部录取。
- 西湖区:公办初中第一阶段录取对象是报名公办初中的对应小学应届毕业生中,根据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与家庭住房情况,在学校招生计划内根据排序依次录取 “住、户一致” 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第二阶段录取对象是报名公办初中但第一阶段未被录取及报民办初中但未被录取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民办初中如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则一次性全部录取;如报名人数超过其招生计划数,将组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 滨江区:公办学校按相关要求进行信息核验后确定是否符合就读条件,录取时部分学校可能会参考户籍、住房等因素;民办学校的录取方式与其他城区类似,报名人数超计划则电脑派位,未超计划则全部录取。
- 余杭区:公办学校按照 “住户一致” 优先原则排序录取;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其招生计划数,由余杭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未招足的民办学校有补招机会。
- 特殊情况规定:
- 上城区:对各类特殊群体,如残疾儿童少年、军人子女、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等,按照相关政策落实入学保障。
- 西湖区:因在区内搬家迁户(房、住、户一致)而要求调整进入现户籍所在地附近初中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勾选调整意愿,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对于集体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地升学。
- 滨江区: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六年级学生应一次性全部升入本校初中部,直升后剩余的招生计划纳入初中学校招生管理。
- 余杭区:对于符合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等特殊群体,有相应的入学政策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