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六年级考试的卷子

实验小学六年级考试的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06 15:36:18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学校拟召开“金龙腾云欲归,灵蛇携福将至”的迎新春庆典活动,以下是班级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一起来完善。

【开场白】

1、下面是本次庆典活动开场白,班长小豫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判断、解决。(2分)

“祥龙摆尾辞旧岁,灵蛇纳福启新程。在这送金龙迎灵蛇的美好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新春庆典。看呐,有的同学心无旁wù______地准备着自己的节目,有的同学畅谈过往,追逐xī______闹,他们的欢笑声为节日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生机。偶然间瞥见那群身着华服的舞者,身姿娉婷,似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她们的风采仿佛也融入了这新春的祥瑞之中,让我们一同在这盛景里,迎接蛇年的崭新希望与美好。”

(1)有人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帮他们写在横线里。(2分)

瞥见______ 娉婷______

(2)有人不知道语段中的拼音所对应的汉字该怎么写,请你帮帮他。(2分)

心无旁wù______ xī______闹

【辞金龙】

2、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小豫了解到河南省濮阳市与龙有很深的渊源。计划用时间轴来直观地呈现在庆典活动的宣传页中,请你仿照示例,帮助他补充完整。(4分)

1987年5月,河南省濮阳市在县城西南处修建引黄供水调节池时,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在一个墓室中发现了壮年男性骨架,其左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图案,它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1988年正值农历龙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专家们就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1995年10月,濮阳召开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濮阳正式被命名为“龙乡”。2012年,濮阳又被命名为“华夏龙都”。2013年5月,西水坡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依托西水坡遗址,中华龙源风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好山好水好文化,助力濮阳文旅再创辉煌!

【迎灵蛇】

3、在给同学们写新年祝福的时候,小豫想在文段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灵蛇贺瑞福满门,祥光熠熠启新元。新岁愿君既有“①_____,②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之盛装英姿,浩浩荡荡,奔赴热爱;又怀“③________,④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壮志豪情,事有所成,功成名就;过往纵有“⑤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之清寒磨砺;亦有大雪纷纷而下时,旗帜一动不动的坚毅无畏,“⑥________⑦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且看前路,纵遇风云变幻,愿君成为似诸葛亮“⑧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的豪杰,从容应对,稳启新程!

4、在设计庆典主标识的过程中,小豫想参考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标识,但他不太明白央视主标识的设计理念,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帮他解读。(6分)

【材料一】

2014年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2025年是乙巳年,蛇年春晚将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农历新年。

【材料二】

在《说文解字》中,“巳”被解释为“巳也”,象征着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生长繁茂的景象。

【材料三】

【结束语】

5、结束语中,小豫想用一组对联,但他忘了顺序,请你帮他排序(只写序号)。(2分)

①雪泥印下腾飞迹 ②蛇临绿野 ③龙隐苍穹 ④立伟业千秋 ⑤风信传来奋进歌 ⑥展宏图万卷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共15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非攻(节选) 鲁迅

(故事背景:楚伐宋,是侵略战争,墨子前去制止。本文写于1934年,主要取材于《墨子·公输》,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突出,民族危机加重。)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地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硌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

“这是沙子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地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地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比宋国强太多了: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他找到了公输般的宅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地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你一向好么?还是忙?”

“是的。总是这样……”

“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地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我送你十块钱!”墨子又接着说。

这一句话,主人可真是忍不住发怒了;他沉了脸,冷冷地回答道:

“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地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地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义不杀少,然而杀多,不能说是知理。先生以为怎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去见楚王就是。”

“好的。不过时候不早了,还是吃了饭去罢。”

然而墨子不肯听,欠着身子,总想站起来,他是向来坐不住的。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地说道:“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的,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方便……”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宋国百姓知道楚伐宋的消息,“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这不仅是同情,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墨子“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与写中年闰土“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墨子匆匆忙忙赶向楚国,手无寸铁,其意图并非完全是要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楚王和公输般,而是积极周密地布置与执行反侵略的计划。

D. 文中有意使用“募集”“讲演”“民气”等现代词语,不过于拘泥历史史实,服从的是艺术需要,而非历史需要,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7、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墨子这样的“中国的脊梁”。(6分)

8、《非攻》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9-11题。

【文本一】

国潮成热潮

①如今,传统文化在不断释放更强活力,国潮形成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浪潮,并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潮品牌相关搜索量在快手站内同比提升72%。“众多非遗创作者在快手生产内容。通过自身努力,快手正在让非遗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同时释放文化和市场价值,提升国潮消费。”快手有关负责人说。

②国潮的持续升温还体现在文艺创作领域。近年来,从央视到地方卫视再到各视频平台,大大小小的晚会大多含有国潮元素。尤其是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及《唐宫夜宴》节目一鸣惊人后,各电视台和视频平台都在国潮方面积极探索,使国潮成为当下各种文艺晚会的亮点甚至成为整台晚会的主题,进一步推动国潮深入人心。

③在这股热潮中,一些创作者积极寻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吸引年轻群体关注。B站跨年晚会包含许多国潮元素,《错位时空》等节目通过往昔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激荡,展现出百年来中国青年为祖国未来和人民美好生活奋斗不息的身影。还有一些创作者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深厚资源,撷取优质元素为我所用。如央视中秋晚会的歌曲《游仙吟》改编自李白经典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古典诗词变得时尚新潮,令观众耳目一新。

④创新国潮晚会形式和内容的,还有快手联合河南卫视打造的《国潮盛典》。晚会采取“网剧 网综”的新形式,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10个节目,展现了糖画、木版年画、龙鳞装、刺绣等非遗项目。如果说《唐宫夜宴》诠释的是古代小姐姐们去“上班”时的情景,这台晚会推出的《三彩闹千灯》则展现了她们“下班”后的生活细节和各种兴趣爱好,活泼动人,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⑤央视中秋晚会中的圆月、流水、小桥,无声地传达着中国人对圆满、团聚的期盼。《国潮盛典》中由河南木版年画延展出的舞蹈《门神》,则通过舞蹈动作、音乐、舞美等,诠释了“门神”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包含的守护、驱邪、平安、吉祥理念,唤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⑥不难看出,国潮晚会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创新。只有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脚当下,才能激发观众普遍的情感共鸣,加深年轻人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正如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副总经理程万里所说:“文化自信已经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标识。”

⑦有专家认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民族文化、国货品牌和青年力量是支撑国潮的三个重要元素。许多国潮晚会正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国货品牌为依托,以青年人为主要受众,不断展现国潮精粹,通过多渠道、多平台跨屏传播,推动国潮融入大众生活。今后,相信各平台的国潮晚会将在持续探索中更加守正出新,带领观众体验更多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惊喜和震撼。

(节选自央广网《国潮成热潮》)

【文本二】

①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新汉服行业市场规模为101亿元,同比增长6.4%。85.5%的受访者选择购买汉服的原因是喜爱中华传统文化。

②除了服饰,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国风、国潮已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关键词。某票务平台数据显示,昆曲《牡丹亭》2024年前三个季度演出场次较2023年全年已翻倍;2024年仅上半年相声演出场次已超9000场;用舞蹈演绎《千里江山图》的舞剧《只此青绿》更是一票难求。不少国潮品牌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并旋风式的席卷年轻人市场。

(节选自《国潮国风缘何走红青年朋友圈?》)

【文本三】

国潮不能泛滥。热闹之中难免滋生乱象:很多打着“国潮”旗号的服装,设计大都只是基本款 传统文化元素或中文字样的图腾;李宁融合中国元素的“悟道”系列新品备受青睐,随后网上便出现很多其他品牌“武道”“吾道”的“李鬼”系列;嵌入中国姓氏、设计成瓦片形状走红的钟薛高,因高价格和过量添加剂被称为“雪糕刺客”;更有一些文化历史类书籍披着国粹外衣恶搞历史,只为博取眼球。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国潮=国嘲 国抄?文创设计不能只是贴图腾》)

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则文本都体现了国潮正在成为热潮,这一热潮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也引起了一定反思。

B. 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第①段都通过具体的数据,佐证了国潮品牌正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结论。

C. 文本二的《牡丹亭》《只此青绿》可以作为文本一的论据,其受人关注的原因同样在于创新。

D. 文本二和文本三都采用事实论据阐述当下国潮现状,前者对其持肯定态度,后者则持否定态度。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

西湖七月半①,杭人游湖,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醴面③。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有删减)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③醴(huì)面:一作“颒面”,洗脸。

12、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及下船 及郡下,诣太守 徐公何能及君也

B. 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从外来 与客同坐

D.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 是日更定矣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3、把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梁衡评论《湖心亭看雪》时说道:“写景不生遗,言如行云流水,精巧而又不露斧凿之痕。”请结合甲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6、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描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表达冲破家庭牢笼后的怡然自得心情。

B.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是内心苦闷的“八年风味”。

C.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当下的生活并不留恋,内心非常蔑视闲散的生活状态。

D.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普通女子的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17、请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表达效果。(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争议不大;另一主角呼声较高的有下面两位。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A.鲁智深 B.林冲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材料: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3日上午,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作为首次入围TGA年度最佳的国产游戏,却与年度最佳游戏奖项失之交臂。《人民日报》就此事评论说:“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然而与他们求得真经的结果相比,旅途中的种种历练更加震撼人心。有时候,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1)请你将题目“对我而言,______更重要”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2)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