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提高数学成绩的过程中哪一件事是必做不可的,我也会认真的告诉你:做真题。
有人问,去年考过的题今年还会考吗?肯定是不会的。
有人问,去年考过的知识点今年还会考吗?简单的题还会,难题大概率不会。
有人问,既然考试题目不一样,做去年的题目对今年的考试真的会有帮助吗?
那我反问几个问题。
你在考驾照的时候,敢不看考场直接就考试吗?
你在买房的时候,敢不去实地看房就直接付钱吗?
你在邀请朋友吃饭的时候,会去从来没去过也没听说过的餐厅么?
是的,大多数人不会,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考试环境、实际拿到的房子、自己吃到嘴里的美食,大概率和我们的听闻不一样,但这是我们无法知晓的变量,而事先做的功课,哪怕意义真的不大,但也确实是我们竭尽全力所能了解的有效信息。
中考试题,是变量,考什么题目,考什么知识点,我们猜不中。但试卷的题型分布、知识点的难题程度、各题型的分值分布、考试的时间分配,都是我们能通过真题卷事先了解的。
虽然这些信息老师可以帮学生总结好,但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对于所有的学习者来说,轻松获得的知识与道理,很快就会被遗忘和抛弃,只有自己深刻体会出的感悟,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体会越深,越能刻在基因深处。这也是很多复读生成绩进步的原因,他们用痛彻心扉的失败,领悟了很多人12年都不钟真正懂得的道理。
所以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出成绩的初中高中,一定少不了反复的大型考试,这些大型考试并不仅仅是为了一较高下,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反复模拟中考高考,训练时间的分配与对难题的取舍。而且我也有关注过,之前武汉市的一名高考状元,就钟经在高二的时候参加过高考,我相信这一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一定对她高三第二次参加高考非常有帮助。
总结一下,做真题,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试卷的题型分布、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各题型的分值分布等。考试的压轴题每年都会变,但这些信息大概率不变,或者只是微调。
知道题型分布,可以针对性采取做题策略。比如简单题细做,写清楚答题过程不要因答题规范扣分,压轴题难题粗做,以做出来为主,如果时间不够,细节上可适当放松(有时间的话还是要认真的写过程,平时也要认真写)。
知道知识点的难题程度,可以权衡平时的复习时间,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理数的计算、三视图问题,概率问题在中考中只会考查简单题,所以成绩好的孩子基本上可以不用复习,或者简单复习。但无刻度直尺作图题是中考的拉分题,平时复习的时候必须要下功夫。
知道各题型的分值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考试时的时间分配。比如一道非常难的压轴题可能只有2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型可能就有6分,换做是你,你会如何分配时间?可不少孩子到了初三依旧会有考试死磕分值少的压轴题的习惯,很拖考试节奏,节奏一旦乱了,丢分就会非常的可怕。
当然,这些细节还有很多都值得聊,时间有限,今天先分享部分。很多学生平时解题都挺厉害,但考试的时候总是得分不高,其实就是应试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做真题做模拟题来锻炼。所以,做真题并不真的是为了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或者题型,而是为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真题最好限定时间模拟完整的考试场景来做。
其次做真题还有一个价值,就是题目的质量一般都比较高并且稳定,很少会出现偏难怪或者错误。很多题反复做,都比去做一些来历不明的资料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