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沓试卷的沓字的读音(一沓纸的正确读音)

一沓试卷的沓字的读音(一沓纸的正确读音)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03:57:39

沓1.dá。1)含义。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如:一沓子钱。

2.tà。1)含义。多而重复。如:坌(bèn)沓(会合;聚会。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它虎豹坌沓而鱼鳞)、重沓、纷至沓来、脚步杂沓、马儿沓沓、疲沓、沓浪、拖沓、庸沓。2)姓。(1)〔北齐〕魏收《魏书·官氏志》载:来自鲜卑族,“沓卢氏后改为沓氏。”〔南宋〕郑樵《郑通志》与钦定《续通志·氏族略》也载。(2)〔清〕陈廷炜《姓氏考略》注引〔东汉〕应劭《风俗通》云:“賨(cóng。秦汉时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人七姓有沓氏。”北魏末有不屈而死的晋寿(今天四川省彭州市西北)人沓龙超。《康熙字典》依据《集韵》《韵会》《正韵》等古籍的“tà”音里,举例《北史·孝义传》收有的“沓龙超”。王万邦《姓氏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收载并注此音。(3)《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称:“辽东有沓水,汉时置沓县。或居此水旁者,因以为氏。”360问答(2021年8月15日)、作业帮(2017年11月7日)的新型媒体在360安全浏览传文,将“沓”姓,注音为“tà”。特别是《辞海》认定了上述说法,注音为 “tà”音。今广东罗定有千人以上姓沓。今广东之罗定、高要、广西之平乐,贵州之三都等地均有分布。

3)地名。(1)古沓县。有的史料误作“沓氏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三国魏改沓县置东沓县,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大岭屯古城。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沓县在金州卫东南,汉县,属辽东郡,晋废。”刘钧仁《中国地名大辞典》和刘钧仁、顾颉刚合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皆谓“汉沓县在今辽宁省金县地”。杨宗翰等人辑的《盛京疆域考》谓“沓县,今金州厅东境”。其发音典籍有载。《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均曰:“达(dá)合切,音䵬(tà)。”《孟子》:“又水名。辽东有沓水,沓县因以名。”《集韵》《韵会》《正韵》又明确曰:讬(tuō)合切,音錔(tà)。义同。《说文解字》沓 沓(卷五)“曰部”:“辽东有沓县。徒合切。”毛传释诗皆曰,引伸爲凡重沓字。假借为“达(dá)”字。毛生民《毛传》曰,从水曰。会意也。徒合切(今并音“tà”)。古音葢在十五部。称辽东有沓县。(2)今旅顺古称之一“沓津”。〔民国〕金毓黻等人编纂的《奉天通志》谓:“沓津、沓渚为吴军航海至辽登岸之地,自在金州无疑”。“旅顺”也在辽东,应与古“沓县”读音相同。(3)沓中。A.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晋书·王澄传》:“澄迁于孱陵,寻奔沓中。”《方舆纪要》(卷78)“公安县”:孱陵城在“县西……孱陵城东有地名沓中”。B.在今甘肃境。在今甘肃省迭部(今舟曲)县境。《三国志· 蜀书·姜维传》:蜀景耀五年(262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4)南宋时期瓜州沓颊,今甘肃省敦煌市所在的古地名。(5)拔沓,古代南海地名。《诸蕃志》(卷上)称为“三佛齐属国”。主导观点认为指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巴达克人及其所建的国家“参那孤儿条”。一说应为Badap的对音,又作八都马或八都剌。也有的认为在马来半岛。其读音待考。

误例:

①钧儒在《东北之窗》(2013年23期)载文《“沓氏县”原是笔误》,称:“学者们普遍说,今日大连行政区域,汉魏之时多属‘沓氏县’地……更有日本学者专题考究‘古沓氏史’。笔者读书发现,古时辽东郡根本不存在‘沓氏县’,其原是《汉书·地理志》的一处笔误,其真实名叫‘沓县’。”

②360问答在360安全浏览的帖子对“沓”姓注音正确,但也有误注“dá”音的。知识贝壳在注音“tà”的同时,又不知道依据什么,称也读“Zǎn”音。

③360问答(2016年1月21日、2021年7月31日)、360搜索(2024年1月16日)等,给“沓中”均误注为“dázhōng”。《辞海》明确注音“tàzhōng”。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