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音乐测试卷及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06 09:52:42

一 法律未规定具体数量

侵权判定需综合考量

《著作权法》第三十八条明确,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因此,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则表演他人的音乐作品,可能构成侵权。但是,法律并未规定使用多少句歌词或旋律即构成侵权。侵权的核心在于是否侵犯了原作品的“独创性表达”以及是否影响其市场价值。

1. 判定侵权的关键因素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从以下角度综合判断:

使用比例和实质内容:如果使用的部分体现了原作品的核心创意(如标志性旋律、经典歌词),即使数量较少,也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某广告使用他人歌曲中的一句副歌,若该句是歌曲最具辨识度的部分,则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使用目的和商业性质:营利性使用(如商业演出、短视频带货)比非营利性使用(如个人练习)风险更高。

✦对原作品市场的影响:若使用行为导致原作品的市场被替代(如未经授权的翻唱版本大量传播),则更容易被判定侵权。

2. “三句”传言的来源

“三句侵权”的说法可能源自对法律中“适当引用”的误解。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为介绍、评论或说明某一问题,可以“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此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但“适当”并无量化标准,需结合具体场景。实践中,引用是否合理,取决于引用的必要性、引用的比例、是否标明来源、是否损害著作权人权益等,而非单纯的数量。

二 案例分析

1. 短视频背景音乐侵权

某网红在短视频中使用某歌手30秒的歌曲片段(包含两句歌词),因视频用于商业推广且未获授权,虽然使用时间短,但该片段是歌曲高潮部分,具有高度传播性,可能影响原曲的版权收益,则构成侵权。

2. 音乐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一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教唱某流行歌曲的三句歌词,用于讲解演唱技巧,未向学生收费,该行为属于“为教学目的的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由此可见,使用相同数量的歌词是否侵权,需结合使用场景、目的及后果综合判断。

三 如何避免音乐版权风险?

对于文艺工作者,规避侵权风险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获取授权

2. 合理使用原则

非商业用途(如个人翻唱)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明原作者及作品名称。

3. 原创改编的界限

4. 警惕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

即使非商业使用,若视频播放量巨大,也可能被版权方追责。

“唱三句就侵权”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误解。音乐版权的核心在于保护创作者的智力成果,而非机械计算歌词或音符的数量。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主体,使用他人作品前应树立版权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授权,或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谨慎行事。在法律框架下尊重原创,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莫碧琪律师(广悦律师事务所)

如有疑问请联系:黄焰明 13535300238

编辑 | 君君

核校 | 华华、鳞鳞

审定 | 汐汐

南国文艺

微信视频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