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广东湛江吴川市博铺街道一家鞋厂突发火灾,火势从下午4时持续至深夜11时,燃烧近7小时,多间厂房被毁,浓烟遮天蔽日。这场大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暴露出工业防火的深层隐患。
1. 火情复盘:烈焰为何难以扑灭?
目击者描述,火势初起时便已“火光冲天”,联排厂房顶棚被烧塌,外墙焦黑如炭。由于鞋厂内堆积大量皮革、胶水等易燃物,火场温度极高,消防员难以靠近核心区域。更棘手的是,厂房布局疑似存在违规,狭窄通道阻碍了消防车作业,导致扑救效率大打折扣。
追问:为何工业区火灾频发?是材料管理疏忽,还是建筑规范形同虚设?
2. 风助火势:自然与人为的双重考验
火灾当日,江边风力强劲,火借风势迅速蔓延至相邻两三家工厂。有居民通过无人机拍摄到浓烟呈蘑菇云状升腾,高度逾百米。消防部门虽调集大量资源,但面对复杂环境,仍耗费7小时才控制火情。
案例对比:吴川并非首次遭遇工业火灾。2017年,黄坡大桥下新渔船起火,同样因易燃物堆积导致救援困难;2016年民宅电瓶车充电引发的火灾更造成2人死亡。
3. 防火短板:从“事后救”到“事前防”的缺失**
尽管吴川市政府曾在2023年召开冬春火灾防控会议,强调“消除亡人隐患”,但此次事件暴露执行漏洞。例如,鞋厂是否定期检查电路?易燃物存放是否符合安全间距?这些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
专家建议:腾讯混元大模型分析指出,鞋厂需改良防火工艺,加强可燃物分区管理,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4. 行业反思:订单增长与安全投入的失衡
耐人寻味的是,涉事鞋厂所属集团曾在2024年宣称“订单排至下半年”,却未提及安全投入。类似矛盾在制造业普遍存在——企业追求产能时,是否将安全成本视为“次要选项”?
事件总结:吴川鞋厂大火以零伤亡告终,但经济损失与生态影响难以估量。目前,起火原因仍在调查,受损企业正统计损失。
深层启示:火灾从来不是偶然。从渔船到民宅,从鞋厂到汽修店,吴川多次火情揭示同一症结:安全意识薄弱与监管执行乏力。若不能将“防患于未然”嵌入生产链条,下一个7小时大火或许已在倒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