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数学到底要不要题海战术?为何有些人反对题海战术,有些人却强调要题海战术呢?
我的观点是:
第一,到题海中去,但不能迷失在题海里(要多总结)。做的题少,就想会,是做梦。学会需要重复,熟练需要多次重复。
第二,反对题海战术的普遍是部分学霸,学霸反对题海战术是因为他们本身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不需要题海战术来充实自己。但其实我接触到的很多学霸一样刷题非常厉害,而且酷爱刷题,以刷题为乐。而且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题海战术是基础、是前提。没有经历题海战术,就没好的成绩来反对题海战术。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数学家苏步青说的:做一千道题有一千道题的体会,做一万道题有一万道题的体会。
准确的说应该先走进题海,然后才能归纳概括出解题规律,你不去做又如何归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呢?
数学学习的最底层逻辑是条件加结论。条件记清楚,尤其是特殊的边界条件一定要记得准确,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公式。结论要理解记忆,以不变应万变,基础公式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已知量和未知量。
除了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普通的孩子要是不做一定量的数学题,是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
在我的眼里,学习高中数学,只有认真思考下的融会贯通,和长期训练下的熟能生巧,才是真正可靠的保障。一句话,就是“用思考融会贯通,用训练熟能生巧”!
要做到解题时候得心应手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就如同打球的肌肉记忆一样,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信手拈来!
有人说:学数学需要天赋才行,没天赋的孩子数学刷题了也没用。
我认为,没有什么所谓的天赋,有高手引导,孩子能踏实学习,一定能行。
浙江盛为民教授,也是高考数学改卷组组长给考生的建议:掌握好扎实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学会思考,从问题本身出发进行推理。
我的经验分析,要做到这三步:
1.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例题要很熟悉,基础训练要熟练,运算能力没有半点问题。这就是基本功扎实。
2.然后才是通过做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题感!
3.刷真题,做高质量的题,有助于模拟高考真实的战场环境,反复刷,反复总结,深度思考,深度总结!
这样下来,211高校的水平已经足够了!总之,普通人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的。所谓“天道出勤”!
有人说:教育部教改,反对应试教育。
我认为,目前高中阶段最重要任务就是高考选拔,考试与竞争是常态。应试教育不靠做题数量和时长,还不如直接下午让学生回家休息得了。哪个重点高中学生能经常夜晚十二点以前睡觉?
各种教改最终的结局都是一地鸡毛,也充分说明了在人类对学习过程的了解的现实下,最终有希望胜出的还是时间用的比较多的学生。
总之,高分考生靠的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基于老师的点拨,更基于训练的结果,再厉害的人,以考上清北的尖子生为例,也不敢说什么难题都能做出来,除非与之前练过相关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