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而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作用是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子网掩码与IP地址按位进行逻辑与运算(AND),即可得到该IP所属的网络地址。剩余的主机部分则用于标识该网络内的具体设备。
举个例子:
- IP地址:`192.168.1.100`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络地址:`192.168.1.0`
- 主机地址:`0.0.0.100`
换句话说就是前面三组数字表示网络段,这个属于192.168.1.0这个网络段,最后一组表示主机位,有效范围为1-254(254个有效地址)
1.如何区分网络位与主机位
子网掩码中连续的`1`对应IP地址的网络位,连续的`0`对应主机位。例如:
- 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二进制形式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这里的全"1"表示2^7 2^6 2^5 ……2^0=255,前24位是网络位,后8位是主机位。
- 在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这个先不管,后面文章会详细讲)表示法中,`192.168.1.0/24`等价于子网掩码`255.255.255.0`。
2.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基于首个字节的范围划分:
1. **A类地址**
- **范围**:`1.0.0.0` 到 `126.255.255.255`
- **默认掩码**:`255.0.0.0`(即前8位为网络位)
- **特点**:
- 首个字节为网络号,后三个字节为主机号。
- 支持大型网络(约1600万台主机/网络)。
- **特殊地址**:`127.0.0.0`保留用于环回测试(如`127.0.0.1`为本机)。
2. **B类地址**
- **范围**:`128.0.0.0` 到 `191.255.255.255`
- **默认掩码**:`255.255.0.0`(前16位为网络位)
- **特点**:
- 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号,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号。
- 适用于中型网络(约6.5万台主机/网络)。
3. **C类地址**(也是最常用的)
- **范围**:`192.0.0.0` 到 `223.255.255.255`
- **默认掩码**:`255.255.255.0`(前24位为网络位)
- **特点**:
- 前三个字节为网络号,最后一个字节为主机号。
- 适用于小型网络(254台主机/网络)。
4. **D类地址**
- **范围**:`224.0.0.0` 到 `239.255.255.255`
- **用途**:专用于组播(Multicast),不区分网络和主机位。
5. **E类地址**
- **范围**:`240.0.0.0` 到 `255.255.255.255`
- **用途**:保留用于实验或未来扩展。
关键注意事项
1. **私有地址范围**:
- A类:`10.0.0.0 ~ 10.255.255.255`
- B类:`172.16.0.0 ~ 172.31.255.255`
- C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仅在局域网内使用,不可直接访问互联网)
2. **子网划分与超网**:
- 传统分类法(A/B/C)已逐渐被CIDR取代,支持更灵活的掩码(如`192.168.1.0/28`)。
3. **特殊地址**:
- `0.0.0.0`:默认路由或无效地址。
- `255.255.255.255`:广播地址。
---
示例总结
- **A类**:`10.50.1.100`(网络号`10`,主机号`50.1.100`)。
- **B类**:`172.16.200.5`(网络号`172.16`,主机号`200.5`)。
- **C类**:`192.168.1.10`(网络号`192.168.1`,主机号`10`)。
通过子网掩码和IP分类,可以高效规划网络结构,避免地址冲突并优化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