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某区一所小学的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因难度过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原计划的90分钟考试时间因题目过于复杂而延长了20分钟。该试卷共有36道题目,分布在6页A4纸上,使得每道题目的解答时间被压缩到两分半钟以内。这一挑战不仅令学生们感到压力巨大,甚至让许多中学数学老师也感叹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针对这一事件,九派新闻记者以家长名义联系了深圳市南山教育局。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国家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命题方向和重点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旨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并促进思考。这一变化体现在试卷中,就是增加了阅读量和题目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
然而,这种变化引发了家长和网友的广泛讨论。有家长质疑试卷中涉及大量阅读理解内容,是否过于偏向语文,甚至质疑是否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试卷”。例如,一些选择题需要深刻领会题干中的文字含义才能正确作答。这种题型设计不仅增加了题目的复杂性,也可能让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时间内感到困惑。
更有家长表示,这种高难度的试题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有孩子考完试后表示,由于题目太难,即使延长了20分钟也没有答完所有题目。家长们对此感到十分焦虑,担心这种考试方式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对此,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黄东坡表示,情境化、跨学科、增加阅读量是中考、高考的新趋势,但实施过程需把握好度。他认为,真正的数学应该凝练在简洁的符号中,而不是过多的文字信息。黄老师还强调,除了计算、推理等关键能力,小学生还需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广州一重点中学数学名师周老师也表示,试卷阅读量过大可能导致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成所有题目。他认为,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小学数学题目可以适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但不应过度生活化,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周老师强调,数学的本质是追求简约之美,避免过度复杂化。
总的来说,教育界专家和老师们普遍认为,试题设计应把握好度,既要适应新中考、新高考的趋势,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承受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领略到数学本身的思维之美。
针对此次事件,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共同探索出更加合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考试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