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有必要,你在摧毁小孩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是系统教育的开端,从一年级开始孩子要经过十几年漫长的求学时光以及此后几十年的终身学习。如果在刚开始就让孩子埋没在一套又一套的试卷里,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磨灭,而丢失往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快乐,就太得不偿失了。
我们先分析,好成绩的背后是什么
1、是家长/老师对孩子成绩的过度重视和期望。在唯成绩论的教育环境下,分数成了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每一位家长/老师都期望孩子是好孩子——成绩好的好孩子。仿佛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得到家长/老师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好的表现机会,有更大的可能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等,这些关注、机会、荣誉就代表着成功。每一位家长/老师也都期望孩子成功,因此,他们将成绩视为通往成功道路的唯一途径。
2、是家长自身遗憾的转移。有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你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好成绩,将来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那些小时候得不到的、实现不了的愿望都变成了人生的遗憾,现在孩子来了,父母的遗憾有机会通过孩子来实现,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怎么能错过呢?一定要让孩子考好成绩,一定要让孩子帮我过上我希望的生活。方法是什么?没有比刷题更好的方法了。孩子,你只要好好读书做作业,考好成绩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要管。
3、孩子成绩不好会激发父母对自己不完美的焦虑。“隔壁家的孩子100分,你怎么只有98?同事的孩子期末300分,你怎么才考了290分啊?你都是怎么学习的啊?怎么就是考不好?”这样的问话在每个期中、期末都会听到,家长们因为孩子成绩不如意责骂孩子。为什么家长会这么做呢?可能的原因是,孩子因为粗心大意、错题漏题等原因丢失的那些分数代表了孩子的不完美,这些不完美也正反映着家长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很难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会引发我们的焦虑。为了不让这样的情绪出现,我们希望孩子多做题,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完美了。
让一年级孩子天天做卷子有哪些坏处?
1、让孩子认为“学习=考试成绩”。学习不好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只要多做题就能学习好,而忽略了学习中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忽略了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人际关系,很多沉迷刷题的孩子往往难以融入同龄人同龄人的圈子。
2、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辛苦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天天做卷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无论是长时间久坐还是长时间握笔。每天如此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很累的事情,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长期积累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同时,因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定有的,不对学习感兴趣就可能对其他的事情感兴趣,比如电子游戏。这也是很多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因之一。
3、没必要的学习压迫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做试卷刷题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家长或者老师的需求。一个人做一件不为自己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不具备内在动力,缺乏内在动力就不能长久地坚持一件事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在低年级的时候能够在家长/老师的奖励诱惑下好好做试卷的孩子,很多到了高年级都对学习兴趣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