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一本书《阅读手册》,乍一听这个名字以为是给成年人的,再认真听确实是给成年人的,当然确实是给有孩子的成年人的,而且这些成年人非常关心孩子的阅读。
这本书确实刷新了我不少的认知,至少在我这个阶段,非常希望能够培养小朋友的阅读习惯。从听到内容摘下来一些刷新我认知的部分。
一、我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终目标是他或者她能自己读。所以,所有偏离这一做目标的做法都不可取。比如,陪着小朋友读、逼着小朋友读,都不行。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营造阅读的氛围才重要。设想一下,如果家里随处都是书,我们自己也喜欢逛书店,在家里无聊的时候会看看书,我想大部分孩子都会有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是很宽泛的概念,读图也是阅读。有的家长会说,小朋友很小啊,才几个月,才一两岁,他不认识字,我需要读给他或者她听。其实也不一定。孩子能看懂其中的图画也是阅读,他或者她仰头疑惑地看着你的时候,家长可以介入讲给小朋友,答疑解惑嘛。
三、阅读不是朗读,不应该指读。现在很多学校或者老师都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来提升识字量,也可能担心小朋友阅读的时候漏字,所以会让他们指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样的弊端就是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单个字上面,而没有办法理解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有可能长大后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不念出声,就没办法读。我们现在有时候看书,大多数人虽然嘴上没有发音,但是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念,可能跟小时候指读有关系。漏了就漏了吧,总能找补回来的。
四、阅读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不应当过于严肃地对待。有的家长认为,一本书应该是从头读到尾,要全部读完,其实不然,只要孩子满意了,哪怕只对一句话一段话满意,阅读的目的就达到了。从心理学上看,产生了心流比读完一本书不产生心流更好。有的家长觉得,要给孩子下任务,每天读多少读到哪,或者每本书都谈谈体会写写读后感才有意义,这样也不见得好,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以后就不爱读书了。人为地创造意义或者强调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就像生活一样,哪里来的那么多意义呢。
五、阅读不强求记住。阅读不是为了记住。讲个故事。张无忌在光明顶与各大派高手对攻,快被打爆的时候,张三丰出场了,说我教你太极。张无忌说,大爷,这个时候就不要打太极了嘛,搞不赢了。张三丰说没得事,然后打了一遍。问,记住了吗?张无忌说,记住了。大爷说,好,然后又打了一遍,问记住了吗?张无忌说,艹,忘记一半了。大爷又打了一遍,问这次呢?张无忌说,全踏马忘了。大爷说,这就对了,然后就让张无忌继续去对攻,结果把各大派高手打爆了。所以,无用之用,可能为大用。无为而治嘛。
六、阅读要尽量读纸质书。答案很明显。如果孩子课堂书、考试的卷子都是纸质的,那为什么读书不是纸质的呢?
七、读哪些书呢?读大量的非虚构类的书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文学的确可以培养情操,但不宜多。大量地读科普类、社科类、思辨类的书,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几点,确实刷新了我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