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4分)
1、班级开展“品读新诗”的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甲 (坚守/坚持),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舒婷用一系列意象抒发对祖国的情感,以(gān biě)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展望了中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以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乙 (扶摇直上/蒸蒸日上)的状态。陈毅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高尔基敏锐地预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创造出广为传颂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阅读这些作品,我们① 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mài bó),② 可以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gān biě) ②(mài bó)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笑涡 ②熏陶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既 又 B.虽然 但是 C.因为 所以 D.尽管 但
(5)请在文中的□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7)诵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请仿照示例对艾青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2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节选)
示例: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雷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朗读设计:用低沉的语调开场,语速缓慢,重读“饥馑”“阴暗”“乞援”“颇抖”,读出祖国的苦难,土地的绝望与祈盼。
第二部分(56分)
一、学校组织“跟着课本去旅行”活动,下面是小冀同学写的推介词,请补充完整。(6分)
跟着课本去旅行,读懂一篇文章,品味一处风景。西北边陲,“千嶂里,①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雄浑苍凉,无限壮美:北固楼上,眺望神州,“悠悠。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大江澎湃,令人神往;在零丁洋,读“③ ?④ ”(《过零丁洋》文天祥)诗句,感受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齐鲁大地,忆长勺之战,让我们懂得“一鼓作气,⑤ ,⑥ ”(《曹刿论战》)的道理。风景因故事而有了情感,旅行因文学而有了灵魂。
二、学完辛弃疾的诗词后,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并辑录了一些名句。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8分)
资料夹
资料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弃疾雅①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节选自《宋史 辛弃疾传》)
注:①〔雅〕平素,向来。
资料二: [甲]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乙]粤辛巳岁,亮①南寇,中原之民,屯聚烽起。臣尝鸠②众二千,隶耿京③,为掌书记,与图恢复。
(节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 美芹十论》)
注:①〔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②〔鸠〕聚集,收集。③〔耿京〕南京抗金义军首领。
资料三: [甲]稼轩帅淮①时,同甫②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节选自《养疴漫笔》)
注: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同甫〕指陈亮,字同父(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乙]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鹧湖。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①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②,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节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殊〕很,非常。②〔鹭鸶林〕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
名句辑录:
[甲]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丙]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丁]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丑奴儿 此生自断天休问》) (注:两首《丑奴儿》均作于闲居江西上饶时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事既至 ②屯聚蜂起
③酒酣 ④既别之明日
4、下列对资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B.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C.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D.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
②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6、请概括资料三 乙的主要内容。(2分)
7、“名句辑录”中甲、乙两诗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试作分析。(3分)
8、小冀想将“名句辑录”汇编成册,取名为《赤子情爱国心》,有同学认为两首《丑奴儿》都写的是他对人生的愁思,未见其“爱国之心”,因此取此名不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解决下列问题。(8分)
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为我们留下一个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更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动力。
②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相对冷门的事业,非遗传承人用行动完成“热爱可抵万难”的书写。白手起家,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蒙医传统疗术,乌兰首创正规的蒙医五疗科,让蒙医药息及更多人;4岁开始习武,一心推广峨眉武术历史文化,马赵凌云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整理对比历代40多个《秋鸿》谱本,重新组织节拍、勾勒音乐情绪,杨致俭让已成绝响的古谱焕发新生……一个个故事,为“热爱”写下生动注脚,也揭示了他们何以穿越寂寥时光、跨过重重难关,让非遗重放光芒。
③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自发自觉,也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中央财政投入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一系列举措为有志于传承非遗技艺的人增底气、强信心,激发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厚植了人才沃土。
④以创新联结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纽带,让非遗拥有更加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越剧《新龙门客栈》创新表演形式,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线上直播等探索,成功圆粉年轻人。老戏曲觅得新知音,正是因为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创新“打开方式”,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增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造血”能力。
⑤如今,许多非遗项目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一幅多彩非遗图卷。面向未来,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定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9日,有删改)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7分)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会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我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蛾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⑥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⑦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⑧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⑩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4日第8版,有删改)
12、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全文回答。(3分)
13、结合上下文,回答下列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请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第⑦段画线的部分独句成段,请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3分)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老墙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回忆和感悟。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开头对深巷老墙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古朴、宁静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
C.文章《花桥》一诗,与岳飞的《满江红》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岳飞命运的悲叹。
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意象,让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
16、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连用两个问号,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用笔至此,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雄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畴得而不谓之非常乎?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今两刀接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动泰西华,各自争奇。
(节选自《水浒传》金圣叹点评本)
17、这段话中,评点了两位豪杰,他们的经历中都有与宝刀有关的情节,但是最后也都落草梁山。(3分)
(1)其中买刀的是A ,卖刀的是B 。(2分)
(2)B卖刀时,发生了什么事,改变了他的命运?(1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围绕“情义”这一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想,不少于70字。(4分)
材料一:
于是我立即照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绝地倾诉了我遭受的虐待和心中的怨恨。我一激动,话就尖酸刻薄起来,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毫无克制,语气也不婉转。海伦耐心地听我说完。……
“怎么?”我不耐烦地问道,“难道里德太太还算不上是个狠心的坏女人吗?”
“当然,她对你不好……要是你尽力去忘掉她对你的严厉,忘掉由这引起的激愤情绪,那你不是会过得更快活一些吗?我总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该把它花在怀恨和记仇上。……”
(选自《简 爱》)
材料二:
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施恩道:“兄长少坐。待家尊出来相见了,当行即行,未敢造次。”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过得数日,施恩再备了酒肉,做了几件衣裳,再决康节级维持,相引将来牢里,”请众人吃酒,买求看觑武松,叫他更换了些衣服,吃了酒食。出入情熟,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
……“今日听得哥哥断配恩州,特有两件绵衣,送与哥哥路上穿着。煮得两只熟鹅在此,请哥哥吃了两块去。”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部分(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材料一: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材料二: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材料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和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