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宅”的大环境下,全国2亿中小学生只能线上学习,巨大的免费流量涌入线上被视为对在线教育的空前测试。加上5G商用的落地,疫情过后,在线教育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教学和培训机构的“标配”。作为教育内容的主要提供商,出版社应该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这种变革与创新。
在线教育的风口来袭,对出版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据了解,此次疫情中,出版社推出了电子教材与配套资源、录播课程、电子课本等多种在线教育资源,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疫情中走红的在线教育,教育出版社是怎么做的?疫情为在线教育带来了巨大流量,随着近期多地开学,教育社又将如何进行融合出版,从教育产品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为此,记者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产品运营情况、在线教育产品疫情期间遇到哪些新要求和教育社如何进行下一步部署等角度,对山东、山西、浙江、安徽、河北多家教育出版社进行有关采访。
01
立足教育 科技赋能 多元融合
刘东杰(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
疫情期间,山东教育出版社官网免费发布鲁教版2020年春季学期电子版教学用书70余种,并在出版社“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开设“电子教材”子平台,提供教材下载和移动端、PC端设备在线阅读。“小荷听书”还精选一批适合中小学生学业学习需要的音视频资源免费开放。同时推出《实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200问》纸质图书和音频书、电子书。
推出众多其他网络视听节目。“小荷听书”2月初开设“抗击疫情”专栏,上线了山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张伟录制的视频课程《中医大讲堂——新冠肺炎防治》。同时上线一批高品质的散文朗诵作品、一批战“疫”歌曲和战疫MV。从目前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课程相关教育资源点播量和购买量明显提升。相较之前,用户的活跃度显著增加。
用户更希望也更需要配套教材的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山东教育出版社统筹教材、教辅等编辑室和相关的教研专家,正在积极开发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点、难点解析课程。
数字出版不是出版的数字化,而是运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图书的内容质量,并使产品的形态多样化、阅读平台的多元化。教育出版必须与时俱进,创新驱动,保持活力。教育出版社要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纸电融合、纸网融合、数字出版与智能化教育融合、阅读终端跨界融合,打造全媒质教育出版服务体系。下一步,山东教育出版社将立足教育,科技赋能,多元融合,一体化创新发展。即紧紧围绕教育专业出版方向,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新形态出版平台和产品建设,向融合出版要效益。
山东教育出版社将加快“小荷听书”阅读平台、 智能化数字教辅系统、富媒体电子书、小荷网等融合出版重点项目的建设。
“小荷听书”阅读平台精准服务K12学段,为教师、学生、学校、教研机构提供优质的音视频教育资源,打造多终端的阅读服务全平台。目前已实现微信端、安卓版APP、苹果版APP开发上线,并积极探索数字内容的分发渠道。还将加强内容资源建设,重点从文科、理科和美育三个方向做选题策划,并不断吸引优质资源入驻平台,进一步丰富优化内容。
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教辅“在线分层自适应教学评测系统”建设,在功能优化、内容扩充、营销推广等方面下功夫。该智能化数字教辅系统基于项目反映理论和自适应技术,通过数据化评析、智能化分层、精准化出题,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既能实现个性化应用又能进行规模化推广。目前技术平台主体开发已经完成,已将初中数学主要版本的知识点全部录入系统,并创建了对应的知识图谱,计划下半年实现系统正式上线。
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制作生成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超链接为一体的富媒体电子书。将在原有PC端PDF格式电子书出版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对山东教育出版社现有和即将出版的相关图书内容进行重新塑造和开发,制作成富媒体电子图书,并逐步搭建全新的电子图书网络出版平台。打造K12精准教育音视频服务平台“小荷网”,为广大教师、学生、学校、教研机构提供精准优质的音视频教育资源,重点打造优质视频课程资源。
02 推出中小学数字教辅平台 “轻直播”形式受好评
董素山(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
河北教育出版社基于自身的教育出版主业推出了中小学数字教辅平台。近年来河北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不断投入,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河北教育社打造的河北中小学数字教辅平台“冀教学习APP(小学版)”和“冀教高分APP(中学版)”已经累计服务河北省270万师生。2020年初,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河北教育社发起“在家上课”免费公益计划,受到好评。疫情期间,冀教学习APP新增超过1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日注册量可达近10万。
疫情期间用户对数字教材及数字教辅的需求变得尤为突出,冀教学习APP里有大量冀教版的正版数字教材及数字教辅内容和功能,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及老师的需要。为了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上好网课,冀教学习APP在疫情期间紧急开发上线了免费直播课功能。冀教学习的直播课形式为“轻直播”,老师使用手机就可以很方便地给学生上课,解决了部分老师家中没有电脑或电脑配置不高的问题,该功能受到了老师好评。
疫情期间的在线用户和使用时长激增,对于数字出版平台的技术和运维实力是一大考验。河北教育社平时就非常注重冀教学习APP的系统稳定新、安全性、扩展性方式的研发和储备,这次疫情期中经受住了严格的考验。
在线教育一直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尝试,目前在线教育越来越规范化,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机会。尤其是K12阶段的在线教育,仍然是热点。河北教育出版社作为教材出版社,会抓住机遇,建设好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目前数字教辅平台已经趋于成熟,运行良好,而且用户量也很可观。下一步将会加大数字教材平台的建设,同时做好优质课程的储备,以精良的内容服务广大的师生和家长。2020年在数字出版方面,河北教育社将遵循“整体规划,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打造品牌”的原则,紧紧围绕教育这个主题,利用已有的出版资源,开展人才培育、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数字出版实践,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之路。
03 从内容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潘 峰(山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山西教育出版社立足山西省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为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精心研发了集备授课资源、名校试卷、中考专题、虚拟实验、在线教研、无纸备课等为一体的备授课资源平台——问导教育云平台(简称问导网)。问导网覆盖小学、初中、高中,资源总量达6T以上的庞大的数字资源平台,可以为区县教育局、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字资源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山西省25个区(县、市)216所学校。1月28日,山西教育出版社成立“问导信息化助力”工作小组,线上线下提前复工。面对疫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为中小学教师开放平台内数字资源、为山西省内中小学公告教辅电子版提供免费下载通道、为有需求的学校提供直播教学技术支持与服务。
疫情期间问导网共累计免费开通1.5万多个账号,服务于中小学教师。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集团所属出版社列入山西省中小学教辅材料公告目录以及代理的相关教辅图书电子版全部免费开放,在问导网官网进行发布。截止4月10日,山西省内累计访问人次140万,下载量550多万次。问导网的技术人员对报名教学直播的学校教师进行在线培训和问题答疑,疫情期间累计服务学校150多所。
但另一方面,出版企业针对C端市场开发不足。这次疫情,出版社数字平台直接与C端对接,应疫情之需紧急免费提供电子教材、电子教辅。从数据看,市场对数字教材教辅的需求旺盛,虽然复课后使用情境、内容要求会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性、权威性不容置疑。在此基础上,教育社应重点布局三方面。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之路,加快出版融合技术应用。受疫情影响,中小学师生转战网络,线上教学和免费教材供给是对纸质教材和教辅销售的一大挑战。如何转变思维,更换赛道,是教育出版社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出版社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以及内容,但数字化模式对于传统教育出版可能是一次大冲击。若发挥纸质教材教辅编写的教师团队优势,开发各类线上富媒体资源内容和培训,或将成为教育社转型发展机遇,若是仍因循守旧,必将会被时代淘汰。教育出版企业应围绕现有的教材教辅,开发精准化、精品化、碎片化的数字资源,应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碎片化资源、作业系统、测评系统、在线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利用数字技术把出版内容拓展成丰富的数字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内容。
拓展教育内容数字转化融合之路,加快搭建数字资源服务云平台。拥有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各教育出版社,在疫情中显示了主动性和优越性。疫情期间各大平台基本都是免费提供服务,也让当下的在线教育应用推广推动了一大步。免费使用既让出版社承担了社会责任,更是一次免费试用的广告,读者的用户体验和平台的服务能力,是对各数字资源平台优胜劣汰的一次考量,也会对下一轮的付费使用带来更好的改进和提升。谁能有更方便的使用路径和更适应教学实际的内容产品,谁就能在这轮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认可和满意度。出版社要对数字资源平台做内容充实和服务项目开发,对接网络在线教育资源,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
更新纸电声结合的内容传递方式,拓宽知识留存维度。未来图书可以在内容资源的全媒体运营上融合,既有纸质图书的留存,又可以随时扫码进入声音或图像界面,带来阅读的多场景体验和多用途使用。疫情期间很多学者、专家积极行动,录制了线上视频和音频,帮助读者宅家时间充电学习。出版社可以用纸书配二维码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留存在纸书上,延长融媒体作品的留存时间和使用空间。
疫情给在线教育按下了加速键,为在线教育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传统出版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积极应对,主动转型,才能在在线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04 依托图书入口优势 持续建设移动端产品矩阵
程安寅(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子公司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以“青云端”系列微信公众号为领头雁,形成了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在内的移动端产品矩阵,并已成为浙教社重要的C端用户入口和产品变现通道。目前,“青云端”系列微信公众号积累用户超过270万,用户活跃度高,累计产生10万 推送27篇,最高曾进入全国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前20名,据清博大数据估值最高超过1.6亿。通过自主建设和合作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上线超过千个图书品种和近百门知识付费课程,年线上销售超过300万元。头条广告成交价格稳定在8万元,形成了稳定的广告、电商和知识付费的商业化模式。“浙教学习”APP上线不到一年,用户量近20万,会员充值金额超过80万元。
子公司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STEM未来计划”数字融合课程作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服务内容,打造K12教育在线课程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课程已在浙江省内21个区(县)落地使用,服务250余学校,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依照“STEM未来计划”样本,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数字融合课程,并在浙江嘉兴地区落地使用,实现销售超过100万元。2019年,“STEM未来计划”数字融合课程入选2019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疫情期间,浙教社移动端产品的用户量有明显增长,用户活跃度、付费转化率也均有显著提升。其中,“青云端”微信公众号矩阵新增用户超过100万,图文阅读量近亿次,产生1篇60万 ,2篇40万 ,1篇20万 和2篇10万 推送文章,教辅图书和数字课程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浙教学习”APP用户量和会员充值金额均实现翻番。
1月31日起,浙江教育出版社旗下“浙江教育出版集团”“青云端丨小学”“青云端丨中学”等微信公众号陆续上线免费的初中、高中、职教教材和小学、初中、高中作业本电子书,共计212册,供教师备课、学生学习使用,累计图文阅读量近亿次,公众号矩阵累计新增用户100万。
浙教社发起“在家上课计划”,精选了超过700节初中、高中名师线上课程,向初高中学生免费开放,并建立了超过2000人的公益微信答疑群;青云在线联合杭州市上城区和湖州市南浔区教研主管部门,策划面向学生的初中科学和数学免费直录播课程,2月10日起,课程由老师向全区学生进行推荐使用,初中数学直播课累计超过3万学生参与学习。
为满足疫情期间教师培训的需求,3月3日,浙江教育出版社开展了“疫情后,让游戏点亮童年”专题线上教师培训,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3万,人均观看时长近55分钟。
此次疫情对于C端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会有一部分C端用户开始更为接受在线教育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对于传统教育出版业来说,向C端在线教育市场拓展,各方面投入相较于传统出版都更大,无论是专业技术、运营人员的薪资、内容制作的成本、宣传推广的费用等等。即使在这波疫情期间能够引流到大量的用户,后续如何留住用户并形成变现,传统出版社还是会遇到很大困难。
传统教育出版社的主要优势是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相对更为紧密,也就是优势在于B端的采购,而目前全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省份有政府整体采购数字教材或资源的案例。虽然此次疫情,许多学校都采用统一线上授课的方式解决“停课不停学”的问题,但是学校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堂常态的,所以B端的销售还是个不确定因素。
下一步浙教社将依托图书入口优势,持续建设移动端产品矩阵;以“STEM未来计划”为样本,打造数字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积累优质数字资源,推进融合出版服务。
浙教社将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习阅读特点,通过自主建设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打造移动端包括微信公众号、APP的产品矩阵,推进知识付费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形成教育类知识服务的产品集群。同时,用好图书这一用户入口,提高引流用户效率,持续提升运营能力、用户活跃度和粘性,通过扩展线上线下自主销售、合作分销渠道,扩大已有产品的销售,形成稳定有效的知识服务商业模式。
青云在线计划深入探索数字融合课程模式复制,打造K12数字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上线“青云e学”在线教育服务平台2.0版本,打造中小学生智能学习终端——浙教学派(平板)。
在数字资源政府采购还是不确定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在图书上附加数字资源后实现图书的提价是融合发展的一种可行的模式,浙教社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并将继续尝试。而对于出版社来说还是需要逐步积累优质资源,为后续可能到来的数字资源政府采购做好准备。
05 开发在线教育产品 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谢明礼(安徽教育出版社融合出版中心主任)
截至目前,安徽教育出版社针对初中《新编基础训练》、初中《寒假作业》、《初中寒假生活》、《初中毕业综合练习册》等100多个品种纸质教辅进行了融合出版。用户通过安徽教育出版社官微获取多种线上资源服务。通过平台数据可以看出,其中37.5万的用户使用了同步预习视频课和中考复习视频课两项服务。安教社官微关注用户达到75万,相较之前,线上用户数据持续增加,用户使用重复率持续提高。疫情期间,安教社为七、八年级学生在《寒假作业》《寒假生活》等假期作业里推出新学期名师同步精品课。针对九年级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安教社在2019年9月就启动了中考复习课程的开发,邀请一线名师设计课程,从11月陆续开始录制视频课,到目前为止,中考复习课已完成90%的课程录制并上线。
在线教育提供了一条学习的路径,随着5G网络的商用,在线教育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传统出版必将受到影响和冲击,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面对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安教社已及时进行布局。
纸质教辅目前还是出版社传统优势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出版社要针对自己的用户需要及时开发在线教育产品,以补充纸质教辅的短板和不足,满足用户多样化获取知识的需求。纸质产品和数字产品要融合,数字产品要配合纸质产品,实施有效融合。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打造自主品牌的互联网产品和应用。计划建设服务于安教社的教辅图书融合出版运营服务系统,将出版社的纸质教辅与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系统整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全新的富媒体融合出版产品,为出版社打造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知识服务模式。
安教社将围绕日常教学中学习预习和复习的同步精品课程,重难点的专题课程,中、高考的复习课程以及直播课程的开发在线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将紧紧围绕现有优势纸质教辅做知识付费和增值运营服务。安教社还将通过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从教育产品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从而实现用户的流量转化,将用户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记者 /董琦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