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习惯打草稿,不喜欢动笔,全靠苦思冥想用眼瞪题;二、不注重解题步骤和过程,步骤不规范甚至是没有步骤,只有结果;三、没有归纳总结的习惯,不会归纳总结。
一、初中数学不打草稿,不计算,靠看和苦思冥想是可以得到答案的,虽然慢一点。但是到了高中,就会发现不需要计算能够直接看出答案的几乎没有,都需要打草稿计算和不断的尝试。特别是难题,往往需要不断尝试,换不同的思路,才能解出来。而不打草稿,就是放弃了尝试,光靠想往往行不通。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在书本和试卷上打草稿,整张试卷上密密麻麻都是草稿,像这样的也需要纠正,打草稿还是得在草稿纸上。试卷,书本上空白的地方有限,长此以往好造成省略步骤的习惯,因为写不下,就可能三步并做两步,或者其中一些步骤就完全靠在大脑里想,出错率很高。重要的是形成习惯以后很难纠正,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个习惯,建议多给孩子准备点草稿纸,把不良习惯慢慢纠正过来。
二、不注重解题步骤和过程,有的学生觉得选择填空没有步骤和过程没什么问题,只要答案对就行。实际上选择填空经常没有过程和步骤,会使我们的逻辑不严谨,逻辑性越来越差,到解答题的时候会造成步骤不规范,把不能省的步骤省了。特别是当题目越来越难的时候,不写过程根本解决不了,这也是不写过程和步骤的学生越学越难的主要原因,简单的时候,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游刃有余,当难度不断提高的时候,就很容易败下阵来,而且不良习惯很难纠正。通常不写过程和步骤,往往伴有大量的心算口算,这也是容易出错的一个根源。
再者,没有过程和步骤,老师没办法发现你的问题,也没办法给你指点。老师通常是通过解题过程和步骤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掌握的情况。特别是问问题的时候,没有过程和步骤,老师不知道你那一步不会,没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有时候让学生练习,结果发过来的只有答案,根本看不出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只是想对答案,扫一扫就能实现。
长期不写过程和步骤,或者经常省略步骤,慢慢的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而且这个问题往往出现在资质还不错的学生中,这类学生思维活跃,原本是有很大潜力的。
三、不会归纳总结,根据就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很多学生甚至对归纳总结有点抵触。而高中数学是最重题型的一个科目,也是题型最多的一个科目,整个高中数学差不多有三百来个题型,这么多的题型,不进行归纳总结,只能是学会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的积累。唯有通过对题型进行归纳,把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炼出来形成笔记,才能做到看到题目就有解题思路,而不是现炒现卖。 #家有高中生# #新高一# #高中数学# #教育微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