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对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怎样发挥考试在学习中的作用却大有学问。怎样做好每次的考后分析,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有几点建议。
首先,心态要好。肯定战绩,享受成功考试结束后,无外乎两种结果:考好了或没考好。考好了,毋庸置疑信心大增;没考好,也不要自怨自艾,要学会肯定自己,调节好应试心理是首要的:“虽然我这部分(或这门课)没考好,但哪道题别人不会做,我却得了满分;虽然我的分数没他的高,但自信我的潜力却比他大”……试着找自己的成绩,找闪光点,让自己也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这样,也许会发现一切还没有那么糟,一切都还有希望,只需自己不懈地努力。
其次,要学会冷静分析,接受挑战成绩面前找差距,失误之后看教训。
考后分析一般应包括:对考试的综合评估,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差;找出全卷的过失性失分,即在正常情况下能做好而考试时未能做好的题;对错题的分类整理,即把错题按不同类型进行整理,如基础类,理论联系实际类,客观类,主观类等。
弄清失误的原因和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对策,力求做到“下不为例”,即在以后的考试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只是你会不会做这份试卷,得了多少分,而主要是检测你这段时间的学习进步情况。
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三个策略:
1.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
2.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 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再次,听好讲评,作好调整。试卷分析讲评课是学习的重头戏,它不仅对纠正偏差,防范错误,掌握运用答题技术十分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同时也是一个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那么,学生应怎样听好讲评课呢?要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要超前思考,比较听课;要抓住重点、关键去听课,要抓住听课的主动权;要有的放矢地去听,简明扼要地记;要记方法,触类旁通。
听好讲评课是做好考后分析的重要环节,它能使你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方面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是十分关注这一环节的。为的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调整好自己的复习计划、方法、重点,掌握好答题的策略与技术。
最后,家校及时沟通,对症下药。面对考试成绩,老师做的不只是和学生谈话交流。除此之外,学生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家长们也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做孩子学习道路上的辅导者。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长跑是耐力的比拼,开始跑在前头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一开始落在后边的,最终不一定是失败者。
-END-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