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考试,翻阅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分数最多的是阅读理解,最难的是阅读理解,拉开分数差距的还是阅读理解。
四五十分的题目,仅能得到一二十分的大有人在。
可以说,语文成绩好不好,关键看阅读理解得分高不高。
马上就要进行开学的第一次月考了,如何能让孩子们在阅读理解上准确得分,得高分呢?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我经常告诉学生3个秘诀:
在讲评试卷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一看到答案就不禁捶胸顿足,恨不得时间倒流。
原因就在于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清导致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这种遗憾更多表现在阅读理解上。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题目上很微小的差别,都可能造成答案的不同。
例如,"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哪些""哪种"一字之差,答案却差别很大,前者强调最少有2种,后者则只要写出最主要的那个就可以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记叙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概括类试题,就非常善于在细节上设置陷阱:
"文章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文章写了父亲的哪些事,请概括。"
两句话看似一样,但答案却有明显不同,前者只要写出文中事件即可,后者则要围绕父亲来写,父亲是事件概括的主语。
一词之差,答案迥异。
一旦审题不明,不够细心,答不全面还能得到一些分数,如果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就只能空留遗憾了。
所以,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重视审题的作用,最好能把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划出来。特别是题目后面有括号的,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从细处入手,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更容易得分。
每次批阅试卷,总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孩子,题做的与标准答案很接近,但答案看起来却犹如一片乱麻,要仔细翻看,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这种条理逻辑不清的试卷,非常容易失分。
原因就在于,阅读理解的得分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主观判断,讲究的是"意思近即可",条理清晰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好感。
但老师打分时也绝不会随心所欲,胡乱给分。
为了便于评分,减少随意性,答案虽然不固定,但得分点却有具体要求,讲究按点给分。
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学会按分答题。
比如"4分"一般就是4点或者是2点;
"3分"则可以分为3个得分点,或者是一简单一难两个得分点,如说明文常考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2分"自然是两个得分点。
如果得分点较多,在写答案时,最好能够用数字序号隔开,让老师更清楚明白地看到你的答案要点。
特别是比较大型的考试,如中考、期末考试,老师要改的试卷比较多,对那些条理清晰,答案明了的试卷就会更为青睐。
同样的,面对那些要在句子缝中寻找答案的试卷,大多也会心生厌烦,适当扣分。
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卷面,尽量清晰有条理地作答。
批改试卷时,还会看到有的孩子,每道题不管多少分,总是一两行,寥寥几句,整个答题卡看起来空空荡荡。
询问原因,大都是不知道怎么做,无从下手。
有时明知道这道题要答2点或4点,但是却只能写出1点。
或是答案写得不少,却翻来覆去,表达的还是1个意思。
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阅读理解的得分。
想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学会分角度、多角度作答。
如赏析一个句子,我们可以从修辞入手,该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或、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该景物的什么特点。
也可以从写作手法入手,该句运用了以小见到,正面和侧面描写等方法,写出了……
还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入手,哪个词语写得非常传神,写出了……
多个角度,多个思路,得分点多了,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总之,发散思维,多层理解,想的越多,就可能越接近参考答案。
而要训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有2个方法,一是善于积累,总结做题方法;二是坚持"走一步再走一步",多问个"为什么"。
阅读理解虽然难,但只要掌握了方法,熟练运用,分数也能手到擒来。
最后,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做个细心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尖子生。
后记:文/龙飞老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讲了这么多学霸学习故事,我们发现,学霸和普通同学的最显著区别就在于——学霸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套学习方法,正是他们超过其他同学、遥遥领先的关键所在。家长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学习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吗?这套学习方法是否可以让孩子拥有等同于学霸的学习效率?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视频,免费帮孩子了解一下10万学生都在学习的来川学习方法课,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单科学习方法,掌握如何背单词、如何考试不粗心、如何复盘、如何做总结的诀窍。
(孩子数学成绩差,因为没有正确学习方法,试试6万人都在用的方法)
学习学习方法课时,会使用的相关教材,请点击“了解更多”免费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