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能写完40张卷子吗

一晚上能写完40张卷子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6 01:30:29

小学毕业年级,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其实学校的风格,真的差异很大。

有全部副科都砍掉,上下一致全力赶课刷题的;

也有按部就班讲课,作业一丁点,该玩继续玩的。

每一种,都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看你所处的,刚好是哪一种。

而我们所处的,是后一种。

开学快三周了,风平浪静的,连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唬人感都没有,仿佛全世界就只剩老母亲一个人紧张和操心了。

这样哪行啊?

好在咱们自己得有准备,从一开学就及时调整了重点:

数学必须进入“天天练”模式。

第一,中午碎片时间。

我们是走读生,中午吃完饭,还有个把小时的闲暇。

对于这种打幼儿园起就从来不午休的娃,我总觉得:中午做点不用太动脑筋的学习还是可以的,哪怕是写一页汉字、看一集科普动画、看一会课外书都是好的呀。

所以在六年级的中午,我们调整为每天做2页数学计算,不为别的,就是求个准确度和熟练度。

其实,如果多留意中学家长的分享,你会发现:中学大小考试强调的考核重心之一就是速度,也就是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度。

或者在中午做个半张单元卷。

单元卷一般考的都是基础题或中上题,难度并不烧脑。

有些牛娃经常是30-40分钟完成一整张卷子。

我们做不到,就半张半张的拆开来,练一练。

第二,晚上写完校内作业后。

有些前辈说,校外能拓展多少,完全取决于校内作业完成了多少。

这个话现在听起来,真是极具时间管理上的指导意义。

早早解决校内作业,才有可能去做额外的拓展。

我们去看一下,为什么一上初中很多孩子就感觉兵荒马乱的,而少量学霸却应付自如?

主要就表现在时间管理上——学霸们放学前解决了大部分的作业问题,回家后处理错题和难题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部分六年级时就已经开始分化了。

但要在放学前解决掉大部分作业问题,并不是个太容易的事。这里面涉及很多因素:

有自主态度上的,有些孩子根本就想不通,作业为什么要在学校里就写完呢?那不是影响在学校玩的时间吗?

有学习效率上的,有些孩子愿意写,但字写得慢、注意力不集中、拖拉,同样的校内作业,到延时班写不完,到晚自习还写不完。

有布置作业水平上的,这话说出来有点得罪老师,但有些学校确实出作业的水平差异很大,有些老师爱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有些老师给的量不多,但却很能掐住知识要害。

有学习完成质量上的,有些孩子虽然哗哗完成了,但只图了个快,错误不少,并没有达到校内作业来巩固课堂吸收的应有作用。

所以尽早按质按量的完成校内作业,真是孩子在小高年级就要开始磨练的必备技能。

我家现在就是照着这个思路磨,从一开学就和娃强调,课间抓紧点时间,多写会作业。开学三周了,基本上能在学校里写完数学和英语,回家就只剩语文了。

绝大部分的晚上7点半以后,就可以搞拓展了。

而拓展的内容,又是主要按两个思路去走:

1、和校内知识点同步挂钩的。

比如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六上的重点内容是圆、百分数、比的认识等,那晚上就优先把这些内容做上几道,这样孩子因为有校内的同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起来就没那么突兀。

而且练得多了,校内考试的附加题也就差不多能做出来了,校内的自信也就慢慢有了。

2、按浅奥教材体系来的。

除了校内知识点的挖深之外,就可以按某套比较成体系的浅奥教材来走了。

比如我家主要用学家的小蓝盒,有时候搭配一下图解数学(主要是喜欢里面的示意图画得很直观)。

那么四、五年级的常见常考题型,六年级的总复习题型,一个一个跟着上就行了,像我们这种没有很早规划学奥数、没有上过线下课的娃,也算是一条指向清晰的路了。

当然,晚上的空余时间是说不准的。好的时候能整5、6道题,差的时候做2道就收工,你像小蓝盒里的小册子,正常来说,一周一本,大部分的孩子得花周末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去上课学完。

但在我们做不到的情况下,就“化整为零”,6种解题方法,拆成3次,一次学2种题型,我觉得也是可行的。

第三,周末整块时间。

周末要学的内容,其实和平时晚上是一样的,优先校内拓展题,外加浅奥,四、五年级的常见常考重点 六年级的总复习。

只不过砍掉了所有线下班的周末时间更充裕,动不动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的整块时间,在我看来,规划得好的话,用来刷一个个的小专题、小模块,最好不过啦。

比如说,上个周末,我们就把一个应用题常考的题型——工程问题,给完整的过了一遍。

首先是看学习视频,一是复习一下知识点,二来是看老师的思路;然后做小蓝盒的册子,做不同题型的不同解法;接着有些实在不太好理解的题,翻翻图解数学,看有没有画得更好懂的示意图,或是其它教辅,看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这样子,学习-练习-总结的小专题闭环,就粗略的捋了一遍。

然而,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模块化学习,好像也只有在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才能实现。

其实,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为啥要搞这个数学天天练呢?

1、这个确实是自家的个人做法。

我是这样想的:哪个科目弱,哪个就加大练习。数学不突出,但它接下来几年又特别的重要,那就得在它身上多下功夫。

如果你家数学不操心,想拔拔语文、英语,那就“语文天天练”、“英语天天练”,都是一样的啊。

2、为接下来的小初衔接做时间准备。

说句实话,现在是小学毕业年级了,接下来又想在初中学得还可以,那应该是没有什么特别轻松的时间了。

单是一个数学:校内的知识要巩固要熟练,常考的浅奥题型要掌握,初一的内容要提前学,这都很花时间呀。

那么时间又从哪里来,还不就是得提早做准备吗?

3、习惯成自然。

这个话有点老掉牙,但还真是有道理。

英语天天看原版、听音频,语感就是要好些;语文没事就多读古文、多做阅读理解,成绩就是要好一些。就连体育,多跳绳多跑步,体能就是要强一些。

数学它也是一模一样啊,计算不能停就先不讲了,光是常见常考的浅奥题型见得多了,常用解法积累得多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而且见有点难度的题多了,一回生二回熟,不容易养成动不动就畏难犯怵的惰性心理。

一句话,天天练,积跬步,积小流。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