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自考结束后的第24个小时,公共课答案只要在网上随便搜一下,都能找到好多个版本。
由于这些答案是部分机构根据考生回忆的试题进行编写的,所以质量非常参差,早上我看到一家机构出现了很低级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4道选择题,“光阴一去不复返”这句谚语说的是时间具有()。
这家机构提供的答案是“客观性”,但很明显题干说的就是时间的一维性。
看到这里,我就直接关闭了页面。
现在大家对答案也就为了估分,如果这答案本来就不够权威,那么对答案也就没有意义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英语和计算题不太适用。
首先是客观题(选择题 填空题),考试的时候,有部分题目肯定是以前看过的,或者记忆非常牢固的,这部分题目可以直接忽略,默认全对。
至于那些答案不太确定的客观题,一般都在10条以内,直接翻教材或者复习资料,看回对应的知识点就知道自己有没有回答错了。
如果超过了10条,我建议还是不要对答案了,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过,真的看老师给不给面子。
其次是主观题,主观题就更简单的。也是翻教材和资料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用关键词法估分。怎么找到关键词呢?
一般“专有名词”是关键词;两个名词的对应关系是关键词;如果题干中有“评价”或“意义”这些词,那正反面评价和举例子也算关键词。
简答题一般答对一个关键词是1至2分,论述题答对一个关键词是3分左右。
就这样,大概可以估到一个大约的分数。
如果分数在54以上,可以按及格算。毕竟阅卷老师会适当放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喜欢估分的,毕竟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会去回顾一下考过的知识点,我是没记住知识点还是把知识点混淆了。
比如这一次考试,我将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搞混了,虽然都回答上去了,但肯定没有分数了。
通过回顾知识点,我强化了这个知识,那以后犯错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考完试最适合就是放空自己。所以我昨晚看了几部无脑搞笑番,有时候让大脑减负是为了之后更好地使用它。
考试是一种评价,也算是一种阶段性的考核,这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如何,自己是最清楚的。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不过可以借鉴和调整,影响未来的决定。
,作者:「自考人」,释放每个人的职场力、学习力,专注于青年自我提升,认知升级,1.5年小自考毕业学员逾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