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惊现负一分卷子丢失

考研惊现负一分卷子丢失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5 11:30:4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22名考生“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为“0分”引发网友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回应:

22名考生有透露复试内容违纪行为,取消成绩

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说明:

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

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 ”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已构成考试违纪。

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

研究生初试成绩第一

复试成绩却是0分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

根据公示名单,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普通方向、全日制法律(法学),有多名考生的“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2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部分同学复试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2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同考场考生爆料称,在2021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 复试时间较早的考生在考研交流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

有网友就认为,“考研人”不容易,取消复试成绩有些重——复试0分会断送他们的读研梦;还有网友认为,举报这22名考生的人太不厚道,这些考生太冤了。那这些考生到底冤不冤呢?

考生考前就已签署保密协议

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在2021年3月23日发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

在《诚信复试承诺书》中第4条提到: 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第14条提到: 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事项。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

上述两文件均在文末提到,考生如不遵守相关纪律,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也就是 考生行为将被记录到诚信档案,或面临3年禁考。

这些考生在明知考试规则的前提下,还是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

违规在先,这22名考生被取消复试成绩,看来委实不冤。这也是种提醒:规则面前无侥幸,别把规则不当回事。前无被处分的“先例”,不代表后无“来者”,勿以“剧透”考题情节不严重而为之。

平心而论,面试时间靠后的考生通过向考过的同学打听,会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但这确实对于一同参与复试的人不公平。这也是“不得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这条考场规则存在的原因——不能因为复试有时间差,复试公平就可以不顾。

正因如此,在疫情后研招主要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采取了严格防作弊措施:除了“双机位”设置外,还包括复试前采取“两识别”“四比对”等措施,复试中采取“一平台”“三随机”等方式,复试全程录音录像,明确要“考前严审,考中监控,考后回看”。

在此背景下,复试后在群内“讨论面试题目”,是顶风违规操作。如果说,不知道复试的考试流程去打听,还情有可原,交流考题明显越了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风波涉及的是法学院研究生招生,22名复试考生的目标是成为法律硕士。有志学习法律,却在行为上破坏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违背承诺、忽视契约,这样“学用脱节”的考生,即便考分颇高,也不符合法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考研人”都懂“考研人”的难,但再怎么说,都不能践踏规则。相反,规则意识要时时成为悬在“考研人”头顶上的一根红线。

就此看,中国人民大学校方相当于以此方式,给考研者上了一堂“法律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文评论:学法者更要守规则

因为破坏考场秩序、复试成绩为零分,长期备考的努力一下付诸东流,可惜吗?答案是肯定的。相较于考研历程的种种心血和努力化为泡影,一些考生只学书本知识、不上社会大课,缺乏规则意识、违背诚信原则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考生既然签署了承诺书,就应该了解和遵守复试的要求和规定,而不能将其视为无物,把承诺忘在九霄云外。

对于志在学法的考生而言,本来就更应该明白公平的意义,更应该懂得遵守规则的价值。法学院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多人都从事和法律相关的工作。如果自身都缺乏规则意识、规矩意识,缺乏守法意识,又拿什么来守卫公平正义?

规则是一种硬约束,大家都应该遵守。遵守规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无视规则,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来源: 央视新闻 江苏新闻广播 新京报

编辑:李静| 商务合作微信:DHui0514

爆料、维权、寻找、求助热线:16603712315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