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至5日,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简称“春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结束,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英语试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课程标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正向引导教学,有利于科学选拔创新人才。
立德树人,发挥考试育人重要功能
试卷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发挥考试育人的重要功能。语篇紧扣课标要求,取材广泛,紧密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涉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人际沟通、教育理念、学术伦理等内容,既有效引导考生崇德向善,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也有助于考生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如阅读语篇B分析参与慈善事业的决策方式,汇点滴善举成慈善大业,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又如词汇语篇,通过“量化碳足迹”的方式,引导考生关注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话题,提高环保意识,以更低碳的方式生活;再如选句填空“海草采矿”语篇围绕科技创新展开,向考生展示科技改变生活、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科技兴国意识,有助于引导考生投身科研事业。
聚焦素养,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试卷稳中有新,在聚焦核心素养考查的同时,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提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思辨能力考查贯穿始终。如语法语篇,要求考生辩证看待竞技赛场上呐喊助威声对赛事的影响;又如完形填空语篇“食物沙漠”这一问题解决型文本,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试卷还综合考查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评价本质,也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如阅读语篇C介绍了某著名教育家的教育观,指出跨学科教育的特征及其在道德培养上的功用,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引导他们思考教育的目的;又如概要写作语篇“英国的运河”综合考查了核心素养:要求考生在理解、整合文本的基础上表达信息,引导考生跨文化观察,提升文明互鉴意识。
反拨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试卷积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落地,引导高中英语教学回归课堂,将教学和考试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翻译题考查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落实了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写作题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有条理地阐述观点、说明理由,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建言献策。
试卷注重引导考生认识中英文表述和思维差异,如翻译题中的“丝丝脉络”“纷至沓来”“古色古香”等词汇译法多样,鼓励考生灵活运用既有知识,再现原句的意思。又如写作题是针对国外笔友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回信的方式提供建议。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以多样的方式进行论证、表明观点。写作考查重在引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交际目的、提升读者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025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标准,深化教考衔接,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
现代文、古诗文选文立意鲜明,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引导考生认同中华文化,涵养审美情趣,关注现实生活。
现代文一以“听书算不算读书”为话题,选择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引导考生思考读书的方式和价值;文言文二《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勉励学子勤奋学习。这两个部分的选文前后呼应,促进考生深化对读书的认识。现代文二《一次别离》引导考生对中国传统“天伦”观念的理解;文言文一《孝义李太公传》引导考生感受孝悌、道义等中华传统美德;诗歌《破屋》引导考生感悟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思和关怀。这些选文引导考生更深刻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写作题以简洁朴实的文字引发考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整体把握我们(自己)、劳动和大地的模样之间关系,引导考生站在群体的角度,反思过往,展望未来。
注重语言运用,体现学科本质
试卷紧扣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设计典型任务和情境,注重语言运用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本质。
语言积累与运用板块引用有关“妙语”的论述,引导考生根据具体语言情境解读词汇、理解语义,实现遣词准确、语意连贯的表达。现代文一引导考生分析依据、学术专著阅读的必备条件、隐含前提的推断等,考查考生把握实证、推理、判断和发现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从“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角度进一步思考认识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思维深刻性的考查,实现思维品质与文化理解的融合。现代文二引导考生思考选材的意义、分析标题的深意等,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语言、构思、意蕴的理解与欣赏。文言文一《孝义李太公传》,引导考生概括传主的主要表现、段落作用的分析等,考查考生整体理解文本、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等能力。
创新试题形式,有机衔接教学
试卷守正创新,设问立足于选文特定语境,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部分试题形式新颖。
文言文二要求考生想象运用镜头表达文本中画面取景的变化,将文字语言的理解转化为画面联想,再用镜头语言表达。考生在阅读梳理中经历了个人审美体验活动。现代文一阅读就文学社拟录制书籍配套音频一事设计问题,要求考生从观点对立的两篇文章中提取并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形成理性认识,考查考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能力。现代文二从孩子视角谈谈对“过好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末母亲的祝福,完成一次爱的自我教育过程。
写作题:落实课改理念 拓展写作空间
专家们一致认为,作文题风格稳健,稳中有变,既延续了上海卷表达简洁、注重思辨的风格,又拓展了写作空间。题目契合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关注人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五育融合的课改导向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劳动光荣”的主题衔接,与考生的学习生活、阅读视野和社会实践等衔接,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考生可以围绕我们、劳动和大地三个关键词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是团体、一代人、一个民族或全人类等;“劳动”既可以指脑力劳动也可以指体力劳动,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大地”可指生存的这片土地,也可指我们生活的家园或我们面对的自然、世界等。题目进一步引导考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大地的模样,如何改变大地的模样,“我们”改变的大地模样是更好了,还是产生了新的问题。追问在大地的模样里“我们”想要看到怎样的自己,进而回答“我们”应以怎样的劳动改变大地的模样,促使我们认识人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反思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与世界建立连接,实现人类更好的自我超越。
人与大地的关系是一个永恒话题,考生在联想和思辨中思考劳动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意义,反思人类生存的问题和存在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考生由大地联想到自然,通过对劳动的联想和思考进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考生思想发展。人类为了谋求自身的福祉,通过劳动改造世界,使大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也使我们在改变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索取的倾向,在被损害的对象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短视和功利,这也是人在被改变的世界中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含义。由此启示我们,要将人与世界的二元对立转化为和谐共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依然用劳动使大地保有她鲜活的生命力,在大地的这面镜子里,我们体悟自己应传承的精神品质,坚守的文化品格,看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题目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路径,有利于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考生发挥所长。长于思辨的考生可以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作剖肌析理的论述;善于联想的考生也可从材料的具象特征中受到启示,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具体丰富的生活现象入手,表达独特的思想认识。由作文题所引发的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个体精神的成长将延续到学生以后的岁月中。
今年春考数学试卷基于考生学情,结构稳定,难度适当,坚持育人导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考查,对学科教学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遵循课标 立足基础 考查全面
试题坚持考查考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立足基础,知识覆盖面广。例如,客观题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复数、向量、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主要基础知识板块,部分试题取材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填空题中解析几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本质的理解与转化。又如,试题中对立体几何的考查,关注教材的教学要求,涉及空间图形基本概念、位置关系和度量计算等内容,引导考生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方式,准确把握空间图形位置关系和直线运动过程中所成角的变化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三角解答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均值不等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稳中求新 突出能力 启迪思维
试题注重考查通性通法,在整体平稳的前提下,部分试题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突出能力考查。例如,填空题中有关向量的数量投影问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中有关不等式的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解答题中的解析几何问题,在考查基本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性问题的解决,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函数解答题从新的数学定义出发,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考生在学习、理解新定义的基础上,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并运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对考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查。
构建情境 关注生活 育人为本
试题构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例如,填空题中求矩形铁皮面积最大值问题,要求考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模型、求解模型,考查考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选择题中从点A到点C行走路径的概率问题和解答题中以学生身高为背景的概率统计问题,要求考生针对不同的情境,综合或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概率统计知识,通过信息加工,得到数据所提供的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考查考生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试题注重引导考生体会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他们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