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开始,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内地所有省市将全面实施“新高考模式”,也就是“3 1 2”模式和“3 3”模式,“3 3”模式目前只有6个省市: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其他地区都在实施“3 1 2”模式,新高考“3 1 2”模式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高考模式和现代教育改革需求的高考制度。这种模式旨在提供学生更多选择,同时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以下是对新高考“3 1 2”模式的全面解析: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启动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8年,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实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
2021年,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实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
2022年,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省也陆续宣布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
新高考“3 1 2”模式中的“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这些是高考的核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满分为100分。考生必须从这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但不能同时选择两个。
“2”则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这两门科目的成绩同样重要,每科满分也是100分,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高考总成绩,而不是原始成绩计入,这与以往计分有很大不同,很大可能存在高考成绩比实考低或者高的情况。这些科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的专业需求和兴趣。
附:赋分算分规则
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相同,但选择性科目中首选科目二选一和再选科目四选二的不同,会有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之前分析了主流选科的专业覆盖、优劣势等,在这里就不过多分析。
附:选科组合和覆盖比率
传统文理分科,按照语文、数学、理科/文科综合、英语各占半天,6月7号、8号共计两天时间完成战斗;而“3 1 2”新高考下,共有12种选科组合,采取综合形式考试不太合理,所以考试时间安排上也有很大差异,需要6月7号、8号、9号共计三天,具体安排如下:
主要目的:
- 增加选择性:新高考模式提供了12种选科组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平衡考试压力:将考试时间分散到三天,有助于减轻学生在单日内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准备和休息。
- 公平性:通过综合形式的考试,确保所有学生在相同的科目组合下竞争,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
- 适应性:新高考模式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
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由于“3 1 2”模式下的高考成绩由多门科目组成,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特别注意各科目的成绩分布,以及这些成绩对不同专业录取的影响。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心仪学校的具体录取政策和要求,如是否对某些科目有特殊要求或偏好,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等。
附:高考改革后变化
新高考“3 1 2”模式是一种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高考制度,它不仅保留了高考的竞争性和公平性,还通过增加学生的选课自主权,更好地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利用好这一制度,合理选择科目和填报志愿,是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