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4年试卷难度

山东2024年试卷难度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2 17:33:04

山东人考编上岸这事儿,真有那么魔性?

宝子们,今天咱来唠唠山东人的考编上岸观,那可真是一个热辣辣的话题,感觉山东大地都弥漫着一种 “考编至上” 的气息。

在山东,要是谁家孩子没去考编,感觉就像干了啥 “大逆不道” 的事儿似的。有句话在山东可是 “响当当” 的,不孝有三:不婚不育,不考公,不考编。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考编在山东人心里的地位,那绝对是杠杠的。

记得前阵子,有个山东小伙考上了江浙地区的公务员,那可是让不少山东老乡羡慕得不行。可这小伙刚上岸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说服务期满三年就回山东,结果呢,这才过了一年,他的想法就变了。这事儿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为啥呢?因为咱夫子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出去走了一圈,那三观就被外面的世界给 “重塑” 了。

咱先说说这传统文化的影响吧。山东可是齐鲁大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那儒学的烙印在山东民间可是深深地刻着呢。从唐朝到清朝,山东出了近 40 个文科状元,进士总数 4000 多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虽然明清时候山东籍进士占比超 10% 这事儿还不确定是真是假,但在山东民间,“家里出个公务员,十里八村倍儿有面” 那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有时候咱自己都纳闷,为啥就这么痴迷于 “上岸” 呢?山东这片土地上的先贤们,跟别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出的都是将相之才,帝王倒是少有。像姜子牙、孔子、孟子这些大牛,个个都想经世报国,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连《水浒传》里的宋江,造反了还想着被招安上岸,这 “学而优则仕” 的观念在山东社会那可是扎得深,在山东人的骨子里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不过呢,也有朋友质疑,在那个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时代,山东的这种观念不就是当时的共识嘛。这话也有道理,但时代在变,山东人考编的热情可一点没减。

再来说说这现实考量。咱夫子这些年走南闯北,国外也溜达了不少地方。在沿海的鲁苏浙闽粤,到处都能看到抱团的海外中国人。江苏南通人、浙江温州人、福建青田人、广东潮汕人,那抱团的劲儿可足了。山东的华人抱团也许有,但咱去的地方有限,还真没碰到几个。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粤苏浙鲁这四大工业省,山东国企占比 24.6%,那可是遥遥领先。广东外企占比 30.2% 第一,江苏 45.1% 的民企、浙江 44.9% 的民企分列前二。

山东的民营经济相对薄弱,这可就苦了山东的小伙伴们。除了工作不稳定,收入也普遍低于体制内。跟粤苏浙比起来,山东的农村产业支撑明显不足,编制就成了大家跳出农门的 “金钥匙”。山东作为国企大省,体制内的铁饭碗那可是几代人的就业首选。所以啊,鲁西南、鲁西北的考编热度那叫一个高。就说 2022 年下半年,山东教资报名总人数就超 50 万,全国第一,这可不是吹的。报名人数多,教资难度自然就大,录取率也低得可怜。

2014 年山东高校毕业生近 50 万,到了 2024 年,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 84 万。新增就业岗位超 60% 都是低端服务岗,想要过得舒服点,那就只能上岸、考编。也难怪山东的父母们认为体制外的工作都不算正经工作,这都是历史和现实逼出来的呀。

大家还调侃呢,一个山东人的一生往往就六个字:出生、考编、退休。编制在相亲市场上那可是 “硬通货”,女婿、儿媳有编制,那可不得了。体制内的各种隐性福利咱就不说了,就说这退休金,体制内能达到民企职工的 2 - 3 倍,这可给体制外的山东人带来了多大的焦虑和打击呀。

所以呀,山东人的浪漫就是左手端着煎饼卷大葱,右手握着情人的手,来一句:“亲爱的,我过了,体制内,有编。” 这简简单单的 8 个字,可比什么甜言蜜语都管用。

再说说这上岸后的体验吧。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在山东上岸的那种尊贵的身份感。这些年咱在各个地方都打过交道,部里、省里、市里、县里都去过。山东的上岸体验那可真是独一无二,别的地方工作就是工作,交流、接待很少会涉及到生活。可在山东,那些上岸的朋友每次回山东出差,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人觉得上岸真的很爽。

行程确定后,接待方就开始主动联系,那时间安排得精确到分秒。迎接的时候不是绿色通道,就是 VIP 待遇,到了酒店,一群人簇拥着,那场面,就跟明星出场似的。行李安排得妥妥当当,宾客落座后,山东的接待那可是门道多多。虽然你看不懂,但就是要给你一种极受重视、极为震撼的感觉。出行有人陪着,时时有人跟着,晚上饿了陪你吃烧烤,无聊了陪你赏夜景,这迎来送往那叫一个润物细无声。尤其是山东的服务员,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体制内人员的重视和尊重。

这事儿要是没有对比,还真不知道差距。前几年,咱跟一些体制内的朋友在海南吃饭,十二点才开始,到了一点半,服务员就开始进来赶人了,言语间满是不耐烦。朋友说:“我是哪儿哪儿局的,给个面子。” 结果那小姑娘一脸嫌弃地说:“关我屁事。” 人家小姑娘也确实到了下班和午休的时间。后来待久了才明白,对于海南人民来说,午休可比行政夹克重要多了。

这山东的考编上岸观未来会怎么转变呢?如果体制内外待遇差距不变,民企活力依然不足,高质量就业岗位持续性短缺,那么考编上岸可能还是山东社会的终极答案呀。

宝子们,你们觉得呢?山东人考编这事儿,是传统观念在作祟,还是现实无奈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