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热处理试卷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2 15:22:00

一、单项选择题(0.5分/题,共13分)

1、HRC硬度主要用于测定 材料。

A、铝,铜,塑料 B、调质、淬火钢 C、各种软硬

2、选铸铁设计另件时,常以 作设计计算依据。

A、σb B、σs C、αk D、HB

3、材料的(弹性)变形难易常用 评价。

A、σb B、σs C、刚度E D、塑性ψ

4、一般有良好塑性、无低温脆性的金属多为 晶格。

A、体心 B、面心 C、密排六方

5、碳在α-Fe中形成固溶体为 。

A、奥氏体 B、马氏体 C、铁素体

6、对晶粒粗大的铸钢件常以 来细化晶粒。

A、再结晶退火 B、完全退火 C、球化退化

7、热固性塑料制品大分子形状为

A、体网形 B、线形 C、支链形

8、钢中热裂纹多由 引起。

A、磷 B、硫 C、合金元素

9、晶体中的亚晶界属于 缺陷。

A、点 B、面 C、线

10、合金处于液一固两相平衡状态时,其固相溶化速度 液相结晶速度。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1、奥氏体冷却转变时,如冷速太快,使Fe、.C原子均不可扩散,而形成

A、贝氏体 B、珠光体 C、马氏体

12、金属冷、热加工的区别是以区分。

A、加热否 B、相变否 C、再结晶温度

13、耐蚀性最差的一种不锈钢为

A、1Cr13 B、4Cr13 C、1Cr17 D、1Cr18Ni9

14、钢的氮化温度约为

A、400℃ B、550℃ C、800℃

15、最易溶解溶化的高聚物属 型。

A、线形无定 B、线形结晶 C、体网

16、热塑性塑料处于粘流态时,其

A、大分子间可滑动 B、大分子间不可动 C、链段不可动

17、钢的含碳量愈高,则

A、淬透性愈高 B、淬硬性愈高 C、淬透性、淬硬性均高

18、磁铁吸不起的不锈钢为 型。

A、马氏体 B、奥氏体 C、铁素体

19、ZCuZn16Si4属于

A、青铜 B、铸造锌青铜 C、铸造黄铜

20、铝合金固溶时效强化处理适于

A、各种铝合金 B、形变铝 C、硬铝、超硬铝

21、过共析钢中Fe3CII网可用 消除。

A、正火 B、扩散退火 C、球化退火

22、QT600-3中,3表示

A、碳成分3% B、延伸率δ C、序号

23、钢的氮化温度为

A、约400℃ B、约550℃ C、约800℃

24、高碳钢淬火马氏体HRC≈

A、50——55 B、58——64 C、64——68

25、评定有裂纹工件安全性可用 来评定。

A、冲击韧性 B、断裂韧性 C、塑性

26、某钢称贝氏体钢是因为

A、正火后组织为贝氏体 B、其组织为贝氏体 C、等温淬火后组织为贝氏体。

二、多项选择题(1.分/题,14分)

1、钢中珠光体为

A、共析产物 B、机械混合物 C、共晶产物 D、两相

2、金属再结晶转变后,其

A、加工硬化保持 B、晶格变 C、晶粒形态不变 D、HB、αb增加

3、液态金属结晶时,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A、变质处理 B、快冷 C、振动或搅拌 D、正火

4、有机高分子的大分子原子间结合键为 ,而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结合键为

A、共价键 B、离子键 C、分子间力 D、混合键

5、高碳钢球化退火的目的为

A、使HRC↓ B、使Fe3C呈球状 C、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D、使塑性↑

6、淬火时,另件易变形、开裂的形状可能有

A、有尖角 B、有园角 C、壁厚均匀

D、壁厚不均匀 E、形状对称 F、形状不对称

7、经淬火 低温回火后可能为高碳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 部分碳化物组织的钢为

A、T10 B、40Cr C、9SiCr D、W18Cr4V E、GCr15

8、属热塑性的塑料为

A、聚乙烯 B、环氧 C、酚醛 D、尼龙 E、聚碳酸酯

9、为达到表硬心韧目的,可选

A、ZGMn13水韧处理 B、20Cr渗碳 淬火 低温回火

C、40Cr表面淬火 D、38CrMoAl氮化处理

10、与钢轴配,适于作滑动轴承的材料有

A、锡锑合金 B、铜合金 C、夹布酚醛

D、尼龙 E、铜-石墨粉冶合金

11、适于作高温耐热另件的材料为

A、陶瓷 B、塑料 C、1Cr18Ni9Ti

D、T8A E、W18Cr4V F、4Cr10Si2Mo

12、可用于制作中小冷冲凸凹模的材料为

A、T10A B、CrWMn C、GCr15 D、Cr12MoV E、W18Cr4V

13、一般情况下,当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时,才使其淬火后组织的

A、回火抗力↑ B、热硬性↑ C、马氏体不易分解 D、回火稳定性↑

14、属非平衡组织的为

A、Fe-C相图组织 B、加工硬化组织 C、淬火组织 D、球状珠光体

三、综合选择

(一)由Fe-Fe3C相图分析(1分/空)

1、钢与铸铁的成分分界点为

A、C=2.11% B、C=0.77% C、C=4.3%

2、高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约为

A、Ac1 30~50℃ B、Ac3 30~50℃ C、Acm 30~50℃

3、C=0.4%的钢在室温时的退火组织为

A、奥氏体 B、铁素体 C、珠光体 铁素体

4、PSK线为 线。

A、共析反应 B、共晶反应 C、匀晶反应

5、如C=1.2%的钢室温组织为P Fe3CII(网),则为使Fe3CII全消失,应把其加热到 上保温后作空冷正火。

A、AC1 30~50℃ B、Acm 30~50℃ C、Ac3 30~50℃

6、最适于铸造的合金成份约在 附近。

A、C=2.11% B、C=4.3% C、C=0.77%

7、C=0.2%的钢室温时为 相。

A、F P B、F Fe3C C、P Fe3CII

(二)图示共析钢C-曲线及冷却曲线。(图4。5及4。21)

1、热处理方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分)

(A、普通淬火 B、等温淬火 C、分级淬火 D、普通退火

E、等温退火 F、不完全淬火)

2、冷到室温下的组织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分)

(A、M A′ B、B下 C、P D、S E、T M A′ F、M)

3、淬火应力最大的为 。(1分)

A、④ B、⑤ C、③

4、对①、③、⑤室温的组织重新加热到600℃、750℃后,所得组织填入下表:

重加热到600℃

重加热到750℃

(M回 A′、B下、、P、P回、A)(3分)

(三)机床主轴可由A、45#钢(调质 表面淬火 低温回火)

B、40Cr(调质 表面淬火 低温回火)

C、20CrMnTi(渗碳 淬火 低温回火)

D、38CrMoAl(调质 氮化)

等材料及工艺制造(1分/空)

1、成本最低的是 ,最抗冲击及抗重载的为 ,精度高且变形最小的为 。(单选)

2、淬透性最高的为 ,最低的为 ,最耐热耐蚀的为 。(单选)

3、轴心部可能为低碳马氏体,表层为高碳马氏体的为 ;表面、心部成分相同的为 。(多选)

4、表面处理应在半精切之 (前、后)。

(四)现有齿轮材料:A、45#(调质 表面淬火 低温回火)

B、20CrMnTi(渗碳 淬火 低温回火)

C、铜合金

D、工程塑料

1、轻载、无润滑下且要求易成形、成本低时应选 一种。

2、仪器仪表类中轻载时应选 一、二种。

3、高速高冲击时应选 一种。

4、一般机床常选 一种(1分/空)

(五)现有箱体材料:A、HT200 B、QT400-15 C、ZAlSi7Mg

D、Q295拼焊 E、工程塑料

1、铸造性最好且适于中大型产品的一种为

2、重量轻且散热良好的复杂小型产品最好选一种为

3、体积较大,结构简单及生产批量很小的最好选

4、适于复杂小型电器、玩具等应优先选 。(1分/空)

(六)几种工具材料:A、T10 B、9SiCr C、W6Mo5Cr4V2 D、YT15

1、最耐热的为 ,最脆的为 ,适于切硬而韧的高合金钢的为 。(单选)

2、适于作复杂高速刀具的为 ,成本最低的为 ,最不耐热、且淬透性最小的为 (单选)(1分/空)

(七)用Cr12MoV制复杂大型冷冲模工艺路线为:

锻造→( ① )→切削加工→( ② )→磨削

1、①—A、调质 B、球化退火 C、正火 D、再结晶退火(单选)

2、②—A、渗碳 淬火 低温回火 B、淬火 低温回火 C、调质(单选)

3、此钢合金元素作用主要为 。(多选)

A、增加淬透性 B、形成合金碳化物 C、提高回火抗力 D、细化晶粒

4、此钢可否进行表面淬火(可、否)?可否进行氮化处理(可、否)?(1分/空)

(八)ZGMn13为一高碳高合金钢。(1分/空,共3分)

1、其使用状态组织为 。A、奥氏体 B、马氏体 C、铁素体

2、其耐磨性为

A、永远表硬心切韧 B、表硬心硬 C、表韧心韧 D、表面硬层磨损后就不耐磨了。

3、其适于作

A、防粘着磨损件 B、防冲击磨损件 C、作刃具、模具

(九)材料识别填空(0。5分/空)

热作模具钢

奥氏体不锈钢

普通碳素结构钢

弹簧钢

黄铜

轴承钢

硬铝

青铜

聚丙烯

铸钢

聚氯乙烯

优质碳素结构钢

可选项:ZG230—450 08 PVC GCr15

Q235 PP 60Si2Mn 1Cr18Ni9Ti

5CrMnMo LY12 HSn90—1 ZCuZn38

(十)如镗杆选用38CrMoAl制造,其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氮化→精磨

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及最终表层和心部组织及大致硬度。(8分)

(十一)大致比较常见塑料、金属、陶瓷的性能特征及应用(从比重、刚度、比强度、耐蚀性、耐热性、成形性、导热性、硬度等方面)。(8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