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张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以及行业发展等的文章,有高一的家长朋友在后台私信想了解一下关于选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选科这个事儿,教育部早在2021年就出了一个文件《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这个文件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教育部选科文件
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没有引起重视,或者说学校的宣传没有到位,导致今年很多孩子在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很多专业自己根本报不了!
就因为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认真研读,当然,这里面我觉得个别学校的责任也很大,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解读。
举个例子,这里面有很大部分孩子当年选了物理,但是没有选化学,结果大学在招生时,大部分专业都是物化绑定。导致孩子根本没有报考资格。
该《指引》是从2021年秋季开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的,适用范围为已经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和将要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以及后续会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当然也包括我们四川,第五批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
教育部选科文件
但明年25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其实选科已经确定了,而且现在也改不了了,高考报名都结束了。
网上也有很多文章在说选科这个事儿,我就不再多说了,简单归纳一下几种情况,可供参考:
1、三门主科成绩大于360分孩子,首选物化生,学霸之选,冲顶尖名校;
2、三门主科成绩330分左右,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都可以,如果是首选历史的考生,那就选历政地,冲985。
3、三门主科300分左右,可以选择物化地、历政地,这个区间的分数,和学霸就竞争不过了,分数没有优势,尽量避开学霸,抓住机会争取冲211。
4、三门主科不到270,刚刚及格甚至不及格,估计上本科够呛,对于选科,按照自己擅长的来,主科和副科能提分的可以争取提分,争取上个本科。
5、想报考热门专业,必选物理 化学的组合,理、工、医都覆盖,95%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临床类现在大部分还是要求物化就可以,但部分医科类院校要求物化生,比如天津医科大学。
如果想报考军警提前批,可以物化政。
选科
6、选了物理必选化学,不然大部分专业报不了,当然了选历史,不一定非得带政治(军警校除外)
四川实施的是3 1 2的模式,一共有12选科组合,但实际上很多高中开不了这么多的组合,甚至个别县级以下高中,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只能固定组合。
最多的就是四种: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和历政地。
也不知道这个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了个啥,到头来和传统的文理区分有多大区别呢?
出发点是好的,鼓励孩子自由选科,但实际操作层面,这是不可能的,东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有可能办得到,但中西部,可能除省会城市外,大部分的地方都没办法。
值得反思!
12种选科组合
接下来,张老师就四种常见的选科组合,分析一下优势和适合哪些孩子。
一、物化生:传统的理科组合,也是目前选科最多的,而且学霸扎堆。
1、适合哪些孩子
那肯定是学霸首选,逻辑思维能力强,而且目标就是考取顶尖名校,冲C9这个层次的,意向理工农医类专业,或专业意向不明确的考生。
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学生。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
2、组合优势
专业选择面广,物化生这类组合专业覆盖 96.36%,为 12种选科组合覆盖率最高的,而且学科之间关联紧密,学科关联大,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除了三科之间的关联,还与数学的一些通用的理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等都是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
当然了,对于理科生来说,记忆内容比较少,理解的内容要更多一些。
3、组合劣势
学习难度大,尤其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由于可选专业多,相应的选科人数也多,而且学霸扎堆,竞争激烈。
物化地
二、物化地:和物化生差距不大,主要是生物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的差别,网上有很多人说,生物会越学越简单,而地理会越学越难。
这个我有不同意见,地理比较难的是自然地理那一块儿,但其实只要搞懂了原理,比如天气变化,公转自转等,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搞不懂原理,那你学起来肯定是恼火,说白了就是学天书。
而人文地理背诵的部分会比较多一点,但也是有方法的,死记硬背肯定不行。
综合来说,物化地组合的学习还是比较注重理科思维的,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从整体看,选择这个组合可能理科优等生较多,竞争压力较大。
但选物化地组合较物化生组合来说,既避免了与学霸们”厮杀“,又能发挥理科思维优势,是新高考选科的受益者。
物化政
三、物化政:物理 化学 政治的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是最高的,大部分孩子选择这个组合,除了确实是适合学习政治学科外,更多的是想走军警校,有考研打算。
1、适合哪些孩子
理科优势较大,且有较强的自信心的考生,具备文理科的素养,综合素质较为均衡的考生,而且政治确实学得比较好的,文理科思维可以自由切换的孩子。
还有就是对未来的规划有明确目标的,比如走军警校,要考研,或者毕业后考公考编。学政治肯定是有好处的。
2、优势分析
有利于考研和考公务员。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选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 1-2 年的知识断档期。直接对今后的考研和考公职之路影响颇多。
第二就是专业选择面广,可以选择的学科种类最多,如果未来想报公安院校,个别专业时要求政治必选的。
最后就是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新高考改革几个省的选科情况看,选择这个组合的人还是在少数,所以相对这个层次的竞争压力还是相对较小的。
3、组合劣势
学科难度较高,一方面是“物理 化学”组合的高难度,理科思维。然后又要兼顾政治科目中大量的“背诵 理解 拓展应用”的知识点,使组合难度飙升。
政治学科学不懂的孩子难度较大,考高分很难,因为会涉及到大量时政内容,所学的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不容得出错,答案比较固定,而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小,学习跨度大。组合中的三门学科各有侧重:物理需要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与实验能力;
化学需要的是分析推理及实验的能力,但由于知识体系的因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记忆、思辨与评价能力。这样学科关联度不大,学习时很难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历政地
四、历政地传统的大文组合,历史地理政治,适合文科成绩好或理科成绩差的考生,而且对大学的专业选择有明确的目标(除了理工农医等)。
孩子确实是喜欢历史、人文等专业,而且关注社会时政,文科思维明显强于理科,或者在各类国学大赛、作文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还有就是走艺体类的考生,文化课成绩相对不是很好的,可以选择这个组合。
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数据来看,是必选历史组合中选科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也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由于是传统的文科组合,学科之间的关联度高,而且基本是考记忆和理解为主,地理可能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对来说,学习难度不是很高,注重的是文科思维,这一组合肯定是不适合擅长理科的孩子的,不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要背的东西比较多。
怎么选科
总之怎么选科,张老师总结下来还是要看3个方面。
第一、学科能力,还是要看孩子擅长哪方面,不能为了报考某个专业而去学一个自己更不不擅长的学科。
第二、兴趣爱好,看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有了兴趣学习才有动力。
第三、未来的发展,也就是专业方向,确定了专业方向,其实就确定了选科组合,比如孩子喜欢学医,那必须物理 化学,甚至物化生。想考军警校,那就要选政治。
记住、选科不是选最热门的,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做出合理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