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说一下,作为学生,成为班干部之后,他需要做哪一些分内的事情。
一、班干部的选择与职责
班干部说白了就是老师的助手,他需要代替老师成为班级里的小小层管理者,当班干部和老师配合默契,最高层次的管理能够达到:
老师在与不在,都能让班级正常运行。
所以班干部的建设是一个班级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作为班干部,大概的选择标准和职责范围是什么呢?
1.班干部责任:
(1)班长:
综合能力高的人来当。
可以直接参与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宜
(2)副班长:
一般和班长互补,是班长的得力助手
(3)学习委员:
这个一般选学习比较好的学生。
学习委员,主管学习方面的内容收发试卷、整理答案、抄写试题、收作业、帮助各科课代表等。
(4)体育委员:
一般选在体育方面很棒,能镇得住场子的。
管理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事宜,比如站队、做操、喊口号、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体育项目的参与等等。
(5)卫生委员:
一般选细致、统筹能力强的学生。
管理所有和卫生相关的事,比如打扫工具的摆放和整理、打扫人员的安排与监督等等。
(6)纪律委员:
一般选气场强、比较厉害的学生。
主要管理班级纪律,这位学生应当起到“狮吼一声,全班安静”的效果,而且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
(7)各科课代表:
一般是有各科老师指定,班主任不负责指定。
总而言之,班干部的选择是有老师的考量的,并不等于直接选学习好的孩子。
二、班干部的选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压得住场子
作为班干部,收作业、管理学生等,是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出现的,可是每个班级都会有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这种学生是很难管理的,严重的话,班干部还会被欺负,这很容易爆发大的冲突。
所以班干部,不一定是班级里学习最棒的那一拨,但一定要压得住场子,避免学生造反。
2.管理能力强的学生
有些学生,成绩不一定是最棒的,但是周围的玩伴都喜欢听他的话,这是一种来自于家长和自身无形的能力,这样的人作为班干部,是能够团结同学、并能让大多数人服气他的。
3.自律能力比较强
班干部作为教师的左膀右臂,也代表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和管理水平。
班干部通常选择自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管得好自己才有资格管别人。
4.学习成绩不能太差
作为学生,学习占他们学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作为班干部,学习成绩太差,会不能服众。
5.选择有特长的
比如艺术委员,他们要负责班级的节目表演、黑板报等,老师会尽量选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其实,作为成绩好的学生,要么聪明,要么努力,但就是这一点已经超过许多孩子了,当不当班干部,并不是检验孩子学习的标准,也不是检验孩子社交的标准。作为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好,已经是很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