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杭州市北苑实验中学和桃源中学的同学们都在热情地做一件事——捐书。
十几天来,已经募集了1200本书。大家纷纷捐出自己喜欢的书,或者给自己带来过积极影响的书。
女生许妍捐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赠言是:“愿保尔永不服输的精神能鼓励你,加油!”
有名初二女生捐出孟建平编的一本试卷集,说:“我翻了翻我家的书架,很多书被运回老家。希望这套我们都‘爱’的孟建平爷爷,对七年级的学弟学妹有帮助。”
为什么要捐书?
这就要说到学校图书馆外展示的一封信,是教育集团中的北苑实验中学吴毅娟老师写的。她目前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实验中学支教。
原本,吴老师计划上学期开学出发支教,因疫情原因为山区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网课,疫情结束复课后,今年3月出发去了湖北。
吴老师的信里,言辞恳切,说当地班上的孩子善良淳朴、求知向上,但是可供他们学习的书籍,除了教科书外基本没有。图书馆里,也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书。所以,相隔1300多公里,她发起一个倡议,想请同学们捐出自己看过的旧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杭州北苑实验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目前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实验中学支教。
来凤县位于恩施州西南边陲,与川、湘两省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境内武陵山绵延,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变,阴雨,洪涝,低温时有发生。产业比较少,就业机会不多,人们只好背井离乡远赴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家里便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我所在的来凤县实验中学是县里公办的半寄宿制学校,38个班级,在校学生2515人,留守孩子就一千多人。我所任教的809班一共有71位孩子,建档立下的贫困户就有23位。
这些孩子往往品行兼优,班上有位孩子,家里兄弟姐妹三个,姐姐是智力残疾,哥哥读初三,母亲没有劳动力,全家就靠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但是孩子很懂事,每周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再坐公共汽车上学,从来不抱怨,总是默默学习 ,第一次月考中数学考了满分。尽管家徒四壁,母亲总能拿出一叠厚厚的奖状,他话不多,却经常看到他在帮助同学解答疑惑,很阳光也很上进。班上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勤奋,朴实,善良,懂得感恩。他们从小没有走出过来凤,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可供他们学习的书籍,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有,学校仅有的一间图书馆和阅览室是教室改建的。图书馆里的书不仅少还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阅览室里的书架都是空荡荡的,只有几份恩施日报供老师们阅读。
不要说课外书了,在这次疫情上网课期间,很多孩子甚至没有教科书和教辅书,加上条件所限,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没有进行网课的学习。这个学期开学后,这些孩子还得奋力补上上个学期的内容。我到了来凤才发现,这里的新华书店居然没有教材和教辅,文学书也都是包装完好只售不能翻阅的。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拥有过一本自己的课外书。因为没有书,他们的知识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因为没有书,学习中不善于质疑和提问;因为没有书,他们大多沉默不善表达;因为没有书,他们无法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想象更广阔的天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可否愿意把这种快乐与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分享?当你因为阅读增长知识,汲取力量,能否献出你的爱心,传递这种能量,让来凤的孩子也插上阅读的翅膀?
想要什么书,吴老师也做了些推荐:
1,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科普类,文化历史类,文学名著等,新旧不限,7成新以上。
2,近两年出版的人教版的没有使用过的教辅书或工具书。
3,可以在扉页写上一段祝福或鼓励的话,并签署上捐赠者的名字。
老师们,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相信你的一本书,一段话会化成温暖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激励着来凤的孩子们不断前进!
学校老师说,同学们都被吴老师的信感动,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远在湖北山区的同龄人,用书籍打开生活里的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