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云 南京一中 正高级、特级教师
今年江苏物理试卷在延续了能力立意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结构、题型、题量、难度保持相对稳定,在兼顾知识覆盖面的同时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实验考查突出了真实情境创设,彰显了新课标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情境创设的要求。该试卷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同时对下一步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功能。具体来说,今年的试题呈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特点一:试卷结构稳定,试题稳健,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
试卷的题量和题型及布局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选修3-5模块调整为必考内容,但保持分值不变、题型不变、要求不变。三道计算题保持了电学、力学、电学的结构,难度层次递进,学生容易上手。考生拿到试卷后有熟悉感,心里会产生对试卷的认同感,试题难度分布合理,难度结构层次分明,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特点二:试题注重基础考查,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如第2题考查了受力分析及力的分解的基本应用,第14题是电磁感应知识的基本应用。实验考查基于学生实验,突出实验素养,注重基本实验方法在新情境中的应用考查,如消除实验装置摩擦力的影响、通过纸带测速度、伏安法测电阻等。第10(1)、11(1)考查了基本仪器的应用。第9、16题突出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是靠死记硬背、刷题能够应对的。
特点三:试题素材联系生活,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
问题情境源于生活、源于现代科技,如人造卫星游乐场中摩天轮的转动、滑板运动、空中的气球、荷叶上的小水滴、远距离输电、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等。第4题关于万有引力的考查,以人造卫星运动为背景,物理情境学生熟悉,但考查切入点新颖,对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的关键能力。
特点四:试题发挥了高校对人才选拔的功能,又凸显了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引领价值
第15、16题在题目设置上难度层次分明,大多数学生能从基本物理模型入手,但要继续深入下去全部完成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且具备高水平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边界条件的确定、周期性、基本模型创新应用等,因而试题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层级学生。第10(3)的考查体现了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实验考查真正实现了动手操作,这对以后的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9年普通高考江苏卷化学科目评析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胡爱彬 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在传承“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风格中有发展,平稳中蕴新意。整体呈现据标立本、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紧跟学科前沿的风格,融合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化学试题突出能力立意、突出学科特点、突出核心素养、突出创新能力的鲜明特色,有利于发挥高考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进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掌握元素基础知识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试卷中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化学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覆盖了《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的90%以上。部分试题命制素材直接源于教材,如第3题考查课本中学生熟悉的NH4HCO3、稀H2SO4、SO2、Al2O3的性质和用途;第6题考查实验室制氯气、金属钠与氧气等常见的化学实验;第5题和第7题是以课本中出现过的有实际应用化学实验来考查实验操作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第9题是以主干元素的性质和转化实验为题源考查物质间转化的条件;第13题是以课本中的必做实验为题材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核心主干知识。
对核心主干知识不仅仅是体现在记忆层面,还将考查对其的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第16题和第19题聚焦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融合在工业流程分析、反应原理综合、实验及探究试题中进行考查,考查了调整溶液pH对对物质转化行为的影响,以获得目标产物的思路方法。这必将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要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紧紧围绕核心主干知识,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二、突出能力,强调科学思维和方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试题贴近了新高考改革的趋势,突出对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如:第12题中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第14题将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浸取废渣中的ZnO中微粒浓度大小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第16题和第20题中得到充分体现,精心设置的问题灵活多样而又目标指向明确,考查了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试卷中呈现了丰富的实验素材和图文信息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停留在题干的文字表述上,还体现在数表、图示、图例等非文字信息中,蕴含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想方法。如第15、16题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和pH的关系曲线、第17题中给予新的有机物官能团间的反应与转化条件、第19题的工业流程图、第20题中三个图文信息等,这些信息不仅仅渗透体现了化学重要的学科价值,还重在考查了学生在考场上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数表信息往往体现在化学原理知识的考查上,例如:结合图表数据可以确定化学平衡状态、平衡移动方向及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或某一平衡状态的转化率;图示包含二维坐标图、物质转化流程图等,解决这些图示信息的关键是需要把图示信息转化为物质或反应信息,再结合核心知识方法进行解答。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真实问题情境为测试载体,凸显应用价值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科学。江苏化学试题一贯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或者模拟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真实实验情境。如第3题、第5题、第6题、第10题、第13题考查课本中学生熟悉的基础实验;第14题、第16题、第19题、第20题考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真实实验情境。通过不同板块中多角度、多层面的实验探究,对基础知识、反应规律和反应原理进行融合考查,让学生在实验情境和实验过程中应用化学知识、运用化学实验方法、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以发挥化学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引导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强化实验教学。
总之,2019年的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在贴近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同时突出化学的育人价值,凸显化学实验学科特色,注重思维逻辑能力考查,试题素材选取范围广,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试题内容综合性强,突出科学探究及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为实现高考改革的平稳过渡、引导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2019年高考江苏卷地理学科试题评析常州市第一中学 李万龙 中学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
今年的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有利于高校选拨人才,有利于引导高中教学。概括起来,这份试卷有三个特点。
一、稳定中有创新
与往年试卷相比,2019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从题型、内容比重、试卷结构、呈现方式、难度等方面均保持了相对稳定。必考部分的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型及分值、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约45∶55)、试题难易比例等均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保持了江苏卷地理试题“无图不出题”的传统特色,全卷有24幅各种图表,有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还有专题地图、景观图、模式图等。这就要求高中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图像呈现方式上有一定创新,如第2题中的太阳视运动图和第3、4题中地质剖面图等,影像、景观图和照片运用也较多。试题强调尺度关联,从村镇到全球,尤其关注区域特色。整个试题无偏题、怪题,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关注核心素养
试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了真实的地理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认识地理现象、理解地理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有试题均立足于真实的地理情境,无论是观赏日出日落、分析地层剖面、三峡云海、杂交构树种植,还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变化、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等都是真实的地理情境。许多试题如第28题等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试图引导学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第27题的第(3)问要求回答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1-4题都涉及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所有综合题都要以区域认知为基础来回答问题。试题问题设计巧妙,有逻辑性和层次性。比如第29题就分别从“是什么”(要求概括主要特征)、“为什么”(回答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怎么样”(要求指出发展中的问题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三方面有层次、有学科逻辑的展开设问,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更好地实现试题的选拨功能。
三、联系社会生活
试题的情境材料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试题的情境中涉及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一带一路、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乡村振兴等。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等紧密结合,体现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倡导的“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但从整体来看,试题更多地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教学在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热点问题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两者不可偏废。
2019年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评析刘建民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纵览今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整体感觉保留了多年来一如既往的风格:试题顺应考纲要求,难易适当,覆盖面和区分度科学合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既有历史高考试卷一以贯之的“江苏味道”,又有历史新课标五个核心素养的科学考察与渗透。部分细节的设置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点,实现了高考为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考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指明了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的导向。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凸显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
整张试卷通过精心选取各类历史素材,多角度设置问题情境,考查了学生多种应该掌握的关键能力。如第9题选取著名丰子恺的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情景浓烈,选项充满历史感,浓墨重彩地体现中华民族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第21题通过中国汉字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简要历程以及汉字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东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小切口的设问,却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方可获得。这些突出体现在作为学习与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的家国情怀当中,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能力与立意紧密结合的新材料及新情境,更有效考查历史核心素养
今年试卷材料一如既往地以活泼多样形式进行呈现,除了青铜器铭文、各类古籍、歌词、手稿、回忆录论著等文本材料,还有时事漫画、新闻漫画、历史地图等图像资料,而且材料信息量丰富,无疑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如选择第3题唐代诗人也是皇亲国戚的刘得仁科举考试的故事、第7题《卖宁波脚带》、 第11题《大旗招展全球》、第17题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经验之歌》、第22题翁仕朝手稿及授课教材等材料,也都令人耳目一新,为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基础。整个试卷非选择题部分的阅读材料仅有16条,阅读量适中,大多以原文形式呈现,同时表现出命题者对原作者的尊重。
三、落实考试依纲,彰显高考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考纲是高三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的重要依据。考试中强调考生历史必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全卷既避免了“难、深、偏、怪”题目的出现,又能通过设问角度的变化和梯度的逐渐加深,较好地考查出考生的历史知识掌握与文字表述的层次,展示考纲要求的难度系数和合理区分度。如选择第4题以宋代商业经济为线索;第10题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12题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变化;第13题的基辛格关于中美关系和解的“世界环境”;第20题全球化内容的表述等等都是历年高考出现的高频率内容。
四、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上浓厚江苏印记
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多年来历史高考试题的一个主要内容。如:第6题清末江苏一师范学校校歌体现的理念;第8题清末《纪苏州一车夫》中不拉倭奴显示的民族气节;材料题24题C小题探究遥远夏朝存在的历史奥妙;24题D小题以新编《十五贯》的成功演出”救活”濒于消亡的昆曲的考查都是如此。上述例题意在使考生知道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为广大人民接受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五、强化唯物史观,为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做出正确引导
唯物史观的培养无疑是历史教学的理论核心。今年的试卷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必须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教师与学生理解历史、认清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指导。此外,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019年普通高考江苏卷生物科目评析岑芳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江苏省特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的生物卷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能力立意,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具有梯度,实验背景题较多,体现等级考试特点和理科特征。试题新颖,联系实际,融入生命科学进展,体现时代特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稳中出新,引领教学。
一、重视基础,稳中出新
试卷重视对核心概念与主干内容的考查。综合考查了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题考查组成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2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凋亡和癌变的特点,第4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育种,第6题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和种间关系,这些内容是教学和复习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容易入手答题。对基础的考查,多以创新的情境、丰富的图表、具有新意的设问呈现。如第5题、第14题,设置了全新的实验情境,并结合曲线图,考查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的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对酵母菌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的分析与推理。这些试题较为灵活,既考查基础,也考查思维,同时也引领教学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概念,正确再现与灵活运用概念。
二、聚焦能力,关注素养
试卷注重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理科特点。试题科学设计梯度,区分有度,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选择题一般都综合考查了4个以上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综合把握。非选择题设问层层递进,让考生既能入手答题,但要答全也不易,对考生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缜密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较好地服务于等级考试与科学选拔的要求。如第26、27、28、29、31 题,均从基础入题。如第27题第1问,考查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原理,第2问要据图判断出糖尿病患者,第3问要分析尿糖超标的原因,第4问要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三人中的乙出现检测结果的可能原因。这题逐步深入,考查考生通过题干、曲线图中的信息分析、推理来答题,考查了临场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是一个较好的导向,能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引导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处理等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进素养。
生物学是实验学科,试题还多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今年试题除了课本实验,还加强了对实验全过程的科学思维考查,考查实验设计、操作、实验现象以及结果分析的内在逻辑,如第30题。对课本实验的考查突出实验的选材、实验操作细节以及实验原理的运用,如第7、10、12、17、9、13题等,考查学生是否有亲手做实验的经历,实验中是否注意观察,独立思考,这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引导。
三、联系实际,学用融合
试题以科研为背景,结合当今生物科学进展,从人体健康,生态修复,基因工程中实际问题设问,落点又与中学生物学内容结合,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如第27题有关糖尿病,第31题癌症的免疫疗法,第29、33题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的实际应用等。问题的解决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在拓展考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增进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试卷启示中学生物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努力实现从生物学教学向生物学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2019年普通高考江苏卷政治科目评析杨维风 南京十三中 江苏省特级教师 中学正高级教师
2019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立足现实生活,关注热点话题,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核心素养,顺应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试卷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考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成就,从而增强政治认同感,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独特价值,凸显育人导向。如试题涉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充分展示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试卷加强了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考查,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颁布、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对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引导考生增强法治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试卷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传统美德,以“犁”的古体字结构展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通过皮影、剪纸、微雕等说明传统工艺的价值等。
二、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核心素养
试卷强化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34题针对传统工艺的现状,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两种观点进行评析。第35题要求考生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其不同的发展方式,在此基础上,说明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37题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背景,要求考生阐述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开放发展的作用,说明保护知识产权,既要完善立法,又要严格执行的道理,以及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知识产权观念”为主题给学校写一份建议书。这些试题角度灵活多变,注重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不同模块在学科能力考查方面的独特功能,加强对考生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评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水平,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情境和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而不是简单搬用书本知识。
三、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
试卷立足社会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力求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除时政题外,试卷还涉及“放管服”改革、西藏民主改革60年成就、中美贸易争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内外重大时事,“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软时代”话题等源自现实生活的丰富题材,以及戏曲课间操、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等具体事例,并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和思考,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关注和审视。试题重视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选材角度全面而广泛,形式丰富,内涵深刻。
编辑: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