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长来信问老师,内容是这样的:现在初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可能是考察一个人的真实事例,孩子平常在月考的时候,英语能考八十多,而到了期中和期末考60多分,前后差了十几分。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多家长也会遇到?明明孩子在月考中的成绩都不错,为什么到了关键的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就不够理想呢?甚至分数差得还特别多。如果这只是个别情况,那有可能跟试卷的难度有关。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经常遇到重要考试就容易掉分的情况,那家长教引起注意了。
基本上都是和孩子的心态有关,像文中家长提到的孩子,必然是在考试时心态发生了变化。初中阶段孩子,孩子不仅仅是拼的知识掌握度,还有一个心理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心里的抗压能力比较弱,情绪容易波动,面对大考想法特别多,又很难以调节,自然就会出现前后差了十几分的情况。
是不是感觉到如果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冤呢?孩子明明是不是知识没掌握的问题,其实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考试,竞争也会更激烈一些。
所以和心理健康有关,是学生能否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但是又经常会被同学们和家长忽视的决定因素。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经常愁眉苦脸,心烦意乱,那在考场上如何能发挥出较强的意志力和解决困难的决心呢?
1、考前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像很多体育运动员最终能成为奥运冠军的,都是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当遇到困难或者很大的压力时,能够靠着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来战胜比赛。而孩子在考场上也是一样的,特别在考试前有一些孩子容易特别紧张,经常出现心态上的浮动。但是那些往往在考试中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在心态上都不会特别的焦虑。早上会调节考前的状态。在考试前思想上既不是太放松,也不是很紧张,这样就是最好的状态了,继续按照自己的考试计划节奏去复习,不要被胡思乱想去打乱节奏,更不要因为一些消极的想法来影响自己考试的情绪。
2、培养自己的乐观精神
到了初高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心理调节不够及时,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态,要么就是特别乐观,要么就是很悲观,这是根据家长的教育情况不同而产生的。但是显然乐观主我,乐观主义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是美好的,它能给孩子带来美丽的阳光,培养他能够积极自信地去成长,这让他能够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那么这种心态就是考试制胜的法宝。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责怪,而是要从另一个方面去引导孩子,使他从坏的一面看到好的方向,那么这样孩子就能够产生自我的肯定。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其实能够在繁忙的功课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可能有些家长认为作业还没做完,哪里有时间去玩呢?但是孩子参加体锻的过程,也是在培养他的抗压能力,调节他的心情。当他回到学习中时,又能够高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效果反而会更好!所以家长务必要让孩子每天抽出一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体锻活动,既能够增强健康的心态又能有一个强,又能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其实对孩子在熬过初中是非常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