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撕卷子的原因有哪些呢

高考撕卷子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1 19:45:56

“今天,高三毕业的学生们返校整理学籍档案,他们当中的有些所作所为让我心里很不爽,不吐不快。

早上打开办公室的门锁,五个男生在我办公室里谈笑风生。我问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对方理直气壮地答曰翻窗而入,原因很简单,办公室里有空调……

西院里人头攒动,大声喧哗,全然不顾新高三学生正在上课,让教室里的学生们不断张望,也许是羡慕吧……

三个男生在西院三楼的西头手持烟卷,吞云吐雾中得意忘形,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学校的规矩了?让学弟学妹们情何以堪……

硕果累累的木瓜树下,乱七八糟地堆了几张课桌,桌子上和地面上丢弃着没有用完的密封袋封条和没有合上盖子的胶水瓶,它们躺在新修的路边上看着放学回家的新高三学生们……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了多少?育了什么?词不达意,还请志三说。”

今天上午,一位高三的老师,通过微信发给我这些文字,让我说道说道。

(一)

想来,上面的一些高三毕业生,一定在高考后疯狂地撕过书。

因为,他们这么快就一扫文静,放浪形骸——翻脸堪比翻书,哪里能“免俗”呢。

高中课本、笔记本、模拟考试的试卷……浓缩了高中的时光,高中的同学,高中的老师,高中的故事……

若干年后,看到它们,我们就会清晰地回想起来高中奋斗的日子——那,永远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高考撕书大战,有人给出这样的理由:考前积累的压力巨大,且没有宣泄的途径。

在撕书的高中毕业生看来,课本、试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考完试也就没有用了。撕书的瞬间,可以带来毁灭的快意,有一种从此和应试之苦一刀两断的决绝。

经过十几年教育之后,学生们以撕书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毕业,说明教育不仅没有让他们更加热爱读书,反而越来越痛恨读书了。

撕书的人,撕碎的不仅仅是课本,还有自己对阅读的热爱。终生学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学习生涯”在高中毕业那年就终止了。

(二)

与疯狂的撕书相对应,也有清流润校园。

芒市第一中学就积极倡导,号召高三学子感恩母校、文明毕业,赠送书籍,将高三学子的勤奋、爱心和责任留给学弟学妹们,让这些优良传统和美德在校园内传承。

全校毕业生纷纷响应号召:临走前,不撕书、不烧书、不乱抛废纸,树学长风范;临走前,感恩辛勤付出的师长,拥抱每一个熟识与不熟识的朋友,打扫一遍高中生活的教室,抚摸一下与之共悲喜的桌凳,最后轻轻地关上三年来日日走过的大门,把一份文明与清洁留下。

毕业需要仪式感,但撕书绝不应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美国新泽西的一所高中,把每一届学生们的名字刻在石砖上,在校园里铺就一条小路,即使多年后回到母校,毕业生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砖头。

好的教育不是教你什么,或者给你灌输什么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出一种修养,一种教养。

以色列小孩出生之后,大人会将蜂蜜涂抹在书本之上,让小孩子爬过去舔食书本上的蜂蜜,从小就告诉孩子,书本比蜂蜜都甜,阅读是这个世界最愉悦的行为。

可惜,从撕书的劣行中,我们看不到高雅的“修养”与“教养”,更感受不到书本的“甜”和阅读的“愉悦”。

(三)

自嗨式地撕书,痞子式地返校——我们不禁要问:高考后从撕书到翻脸的低劣表现,究竟由什么引发?

或许,这正是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重视分数、轻视素质教育,导致的必然恶果。

哪一所高中,既关注考试成绩,又重视人文关怀?少之又少。

比如说,高中三年来,除了考试分数,校长和老师们可曾用心考虑过:学生们在食堂的饭菜吃得可口不可口,在宿舍休息睡得安稳不安稳?有没有在学校发展一两项兴趣爱好,有没有在内心彷徨时予以开导?

一味地抓学生成绩,一些学生难免会想:学校只抓考试成绩,到底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自己?

再者,一些高中老师是不是过多地关注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尤其是到了高三。而那些成绩差、拖班级后腿的学生,是不是就成了班里的弃儿?

学校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呢,认为自己的优秀,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学校和老师无关。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呢,则认为学校和老师放弃了自己,别说心存感激,恐怕还会由怨生恨。

(四)

在高中搞素质教育?现行教育体制下,分数为升学刚性依据,有时候此举如同“玩火”。

“一中不行!校长下课!”今年高考成绩放榜后,南京一中校门口遭家长围堵,并手持上述抗议标语。

一本升学率达到95.34%,成为该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南京一中今年的表现本来可圈可点。但,高分学生少:江苏高考满分480,南京一中400分以上的只有10人,同层次金陵中学和南师附中则有60人和120人。

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是需要多个维度的,一本率、高分段人数、清北人数、改革周期等,而改革周期是很重要的指标,人们往往忽略它,恨不得立竿见影,更不愿意孩子成为实验品。

然而,改革创新成果又需要时间来验证和论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家长的质疑也很正常,南京一中似乎没有认错的必要。

离开了分数,素质教育什么都不是?事实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升,而非不要成绩——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也不应该反对考试和分数本身。

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素质教育,才是目前高中学校急需解决的关键。

……

高考之后做什么?有的人会忘乎所以,认为自由在手里,可以撕书,可以翻窗而入老师的办公室,可以在学弟学妹面前吸着烟大放厥词——也许,他们的大学生活也将懒散度日,虚度时光。

真正的成功,其实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拉长了人生来看,高考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的人,高考后依然保持谦卑,他们终将以奋斗抵达人生的更高峰。

谁都不甘平凡,但是不要为了不平凡,而失去了平凡人最基本的良知和最美好的人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