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教育机构组织 6到10岁儿童 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一群孩子一人拿一本书,快速地翻动,就好像拿书本给自己扇风一样,旁边还有监考老师监督着他们。据视频发布者介绍,视频拍摄的“翻书大法”就是量子波动速读法,只要一遍遍快速翻阅手中书本,就能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视频走红后,把网友给逗乐了,有人打趣说:“这个量子波动阅读 看书快不快不知道,凉快是真的。”随后记者多次尝试联系 疑似举办视频中比赛的某培训公司,但电话始终没有接通。与此同时,记者搜索发现,全国各地关于量子波动阅读的培训机构并不在少数。
在项目相关介绍中,这些培训机构的表述都差不多:称所谓量子波动阅读,主要原理是改变人类阅读的反映过程,从“看、读、理解”变为“看、理解”,大幅提升阅读速度,最终达到 几分钟阅读十几万字 的水平。更玄乎的是,有的培训机构还宣称,学会“量子波动速读”后不仅可以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取这么一个名字,它与现代物理中的量子力学有任何关系吗?
果壳网科普作家 瘦驼:
大家至少都上过学,我就挺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这种所谓的快速阅读办法,一分钟读1万字、2万字连扫描仪都达不到这种速度。
他们取名字叫量子波动阅读?为什么和量子力学联系起来?我们看到,很多科研前沿的概念都会被拿出来用做各种宣传,甚至夸大一点说就是各种欺骗。比如很多年前拿分子做宣传的非常多,后来基因非常多,这几年量子出现的非常多,以至于每年到了诺贝尔颁奖,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去找今年获奖研究有没有哪些概念可以拿出来炒作?
大家都在谈论量子力学,他们这些虚假的概念和真正量子力学毫无关系的,甚至大家有必要去真正了解一下量子力学,其实不用了解太多,拿出来量子力学所有的教科书的前两页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原来我们讨论的量子力学跟真正科学家讨论的最基本的量子力学完全不是一码事,那两页你是完全看不懂的,充斥了大量的数学公式,但是它不妨碍有人把量子力学拿出来成为一个非常容易做营销的概念,因为量子力学里面一些基础的观点经过文学化的提炼之后,变成了通俗语言。有些人就专门以歪曲科学家的那些科研语言为业,让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我可以负责任的跟大家说,只是有人推销想让你花钱,他里面提到的概念里面有“量子”两个字,可以敬而远之,99.999999%是骗子,因为真正的量子力学和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微弱!
用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来的骗局,全国各地却有不少上当的家长,而且他们被收取的费用并不便宜。河南省驻马店一家从事量子波动速读培训的机构表示,他们的收费标准平均下来每节课至少600元。杭州一家培训机构更是狮子大张口,宣称他们做的是“全脑开发”,量子波动速读只是其中一项,不能单独报名,而成为“终身制”学员需要交纳26.9万元。
有网友因此调侃说,这哪是学费,这是向某些家长收的“智商税”啊!
果壳网科普作家 瘦驼:
这是一个很让人迷惑的现象,首先我们不确定真的有那么多家长去做这样的事情,还只是这些人在做一些宣传。如果真的有这么多家长去做这事,我们一定会识破,很类似于很多网红店,很多人永远在排队,是不是一定会很诱人?其实大部分人会有从众心理,认为别人都在排队,我要不要去排队试一试?但是你要是了解行情,你会知道绝大部分的网红店排队人群是职业排队者。其实很多其他的商业宣传也是一样,当你看到一个商业宣传或者像这种概念的炒作,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去做这样的事,你就不会再去考虑这个事是不是靠谱?因为大部分都人都这样做,从众心理会让人觉得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安全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本能,也是一个在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有效的方法。
现在社会信息和人口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之后,从众心理就变得非常容易被操纵,很容易造成一个假象,这个假象是被制造出来的,所以说当你看到一个视频里面有很多人都去做了,就会想那一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不然怎么可能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但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有可能就变成那个上当受骗的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 end—
微信编辑 |杨洪
编辑、采访 | 杨迪、杨洪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读微信:北京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