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回收新卷子的平台(回收试卷哪个平台价格高)

哪里有回收新卷子的平台(回收试卷哪个平台价格高)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2 12:21:40

九江新闻网讯“放着没用,扔掉又觉得可惜。”毕业后,各种书籍、试题甚至笔记如何“散货”成了家长、毕业生们的难题。昨日,浔阳晚报记者发现,如今循环利用的理念渐渐普及,毕业生在跳蚤市场网上出售教辅资料,倡导“废物利用”。不少家长忙收集“宝贝”,也有欲捐无门“贱卖”的。不少市民建议相关部门能搭建一个平台,让旧书籍教辅材料获得重生。

毕业生:“练摊”网售旧材料受欢迎

6月13日下午,在一校园内浔阳晚报记者看到不少高三毕业生在此“练摊”。他们将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研读、做了很多标记和记录的备考资料、笔记本搬出来摆在摊位上,在一个个小摊位前吆喝着自己的小买卖,俨然一个小型“跳蚤市场”,吸引不少人前来看书、选书。

“学弟学妹快来看,我的备考资料有多全啊!还有手写的笔记,一本才几元钱!”毕业生小魏的吆喝一下子招来不少人驻足购买。现场浔阳晚报记者看到,售卖的旧书籍和旧教材价格在十元内,其中一些综合性强且八九成新的教辅书,最受欢迎。一本笔记,根据质量高低,价格在15元到25元之间,前来购买的大都是即将升高三的学生。“这些笔记和教辅书,陪我走过了最艰苦的一年,我对里面的每一字一笔都很有感情,实在舍不得卖到废品回收站。”小魏说,没考虑到能赚多少钱,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方法介绍给学弟学妹们,是这些书籍笔记最好的归宿。

采访中,不少购买这些旧书籍笔记的学生告诉浔阳晚报记者,这些毕业生的笔记对他们而言很重要,在以后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拿来对照,里面很多知识点都是可以用到的。“我每天都会来转一下,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刚买了几本笔记,这样以后复习起来也比较方便。”高二学生子晴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内容大致相同的资料,在书店里买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在这里买却不到十元。”

浔阳晚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练摊”,不少毕业生还在网上售书。浔阳晚报记者上网搜索“高考资料”,发现有上千条相关信息。

“我和同学在网上卖旧书了。”高考后,毕业生小梁就在网上当“掌柜”,“教科书两三元一本,笔记10元一套,还额外赠送笔记”。小梁说他通过网上二手市场,已经成功出售了自己的旧教辅材料。

毕业生们“练摊”。

家长:有的收集“宝贝”有的无奈“贱卖”

“家有准高考生,请要处理高三复习资料和笔记的跟我联系。”毕业生想方设法处理旧书,另一方面却有家长煞费苦心来收集寻宝。孩子是准高二生的杨妈妈近来一直很忙,她在熟悉的微信群里发广告“收集高三毕业生复习资料”。杨妈妈坦言,这是为孩子早一步“上课”,“现在的高考压力这么大,我想让孩子提前准备,这样高三也轻松一点”。

杨妈妈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她孩子成绩一直不错,分科时选了文科。为了让孩子积极面对高三及高考,她决定提前为孩子“上课”。“朋友给了一些他孩子的复习资料及笔记,我粗略翻阅了,感觉很有用,历史、地理笔记的梳理很清晰。”她说,孩子看了笔记后“也很兴奋”,目前已经打算利用暑假的时间好好过一遍里面的知识点。而在不少家长群内,像杨女士这样“寻宝”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都希望趁着毕业季多搜集一些旧资料为孩子学习所用。

有的家长寻求心切,有的家长欲捐无门。“孩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教材基本就被放到了一边,整天就是做试卷和一些自己购买的辅导资料。高考一结束,这些复习资料放在家里堆起来都有一米高了,除了送亲朋好友和孩子卖掉的,还剩下很多在家,想要捐也没有地方收,只能全当废纸贱卖。”家长刘女士无奈地说道。

浔阳晚报记者询问了一些家里有毕业生的市民,他们大都表示想要捐孩子的复习资料但是不知道怎么捐,捐到哪里,只能卖掉或者收起来。一位市民告诉浔阳晚报记者,这些资料堆在家里不会再用了,还占地方,不处理掉也没什么其他好办法。采访中,不少毕业生表示,最后捐不了卖不出去的书本、资料等,都会拿到废品回收站。“除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笔记外,我都卖了。”小王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她留下的那部分也只是为了做个纪念。

学生在选购旧教辅材料。

建议: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共享

昨日,浔阳晚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废品回收站,发现生意都十分红火。从事废品收购的老赵说,每年六七月份,很多人将书本“甩卖”。今年高考结束至今,他的生意一直很好,几乎每天能收两三百公斤的纸张类废品。而高考前,顶多也就几十公斤。“等中、高考分数出来后,卖书的人将更多。”濂溪区一家收废站的老板说,加上高校毕业生收拾行囊离开,书成了“累赘”,也会以“白菜价”卖掉。很多书看上去很新,当成废旧书本回收,确实有些可惜。

书籍并不是“一次性”物品,可是废品收购站却成了它们的归宿。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书籍、教辅材料是很宝贵的财富,如此丢弃实在可惜。旧教辅书的所谓“旧”,仅仅是对学过了这一阶段课程的学生而言,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教材没有改变,这些教辅书大部分与“新书”具有同等价值。不少市民建议相关机构能搭建一个平台,循环利用旧教辅材料,让它们获得重生。

“希望能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书籍,教辅资料回收工作,可以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收集一些较实用、质量较好的复习资料,无偿提供给有需要或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家长黄女士说道。

“对于书籍、教材这样的工具性图书,内容相对稳定,完全可以再次利用。”市民李先生建议,在共享时代,可以以书籍为资源创办“共享图书馆”“共享书屋”等,既减少浪费又能物尽其用,这才是旧教辅材料最好的归宿。

(浔阳晚报记者 金璐/文 徐田刚/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