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厦门考学指南 鹭岛考学指南
最近一周以来,厦门各大中小学全面进入到了测试、筛选、摸底、抽检等节奏中,说白点就是学校统一步伐的在规定的时间点,进入到了期中考试时间。
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而普通的事,但似乎家长们的反应并不一致,甚至出现一些比较特别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整理一下:
一
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心理容易出问题,为何还安排期中考试、公布成绩排名呢?不是在减负吗?初中有中考可以理解,但小学都各种考试测试检测,那不是在扼杀学生的健康吗?
一号评论:学生考试不是很正常?不考试家长老师怎么知道孩子掌握程度?怎么帮助孩子查缺补漏?
二号评论:这么说吧,只要家长不在乎,孩子就不可能会有心理负担。公布了成绩,孩子在倒数,家长面子挂不住觉得无所谓就好。
三号评论:可以留在家里自己教呀。完全可以跟老师说要求除了学校的硬性规定,其它的不要管你家孩子,这样老师也不会自找麻烦,孩子也不会有压力。
考学指南评:
学习健康成长,确实应当排在第一位。但读书与考试,本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件最重要的事。三号评论有些火药味,但也说出了一些事实。一线老师们做了该做的,如果真的有家长这样反馈,相信一线老师们也不会真的放任不管,因为这是职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这条路是什么样子的,既取决于学校,还取决于家长,更取决于孩子本身是什么样子的。
在读书考试这件事上,既不能顺着孩子更不能逆着孩子的天性,因为人的天性中对于学习都是抗拒的。但如果已经到了出心理问题的程度,考学指南认为,不一定是读书考试惹的祸。
二
有家长说:厦门小学五年级,期中考一天考五科,语数英科道全考了,这合理吗?为什么不安排两天考试呢?
一号评论:虽然不合理,但还是珍惜有测试的日子,记得双减刚开始一学期就考一次期末考,轻松是轻松,但不少孩子其实是被耽误了。
二号评论:家里二娃,四年级国测,五年级省测,开学卷到现在,算是解脱了一下子。一个早上考三科,语数科,考完不休息,卷子收走直接下一科。
三号评论:一年级开始就是语数英科四科直接一天考完,以前10点没睡我发飙,后来10点半没睡我忍了,现在11点没睡我都觉得很正常。现在五年级,下午两科全砸了。我也觉得不合理,精神上支持楼快去投S。
考学指南评:
考试既考查知识,也在让孩子适应竞争,更是在帮助和督促那些有学习天赋但缺乏自律的孩子,如同一号评论。同时,考试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紧张感,一天之内考完,让孩子适应在紧张感之下考试,也是一种历练,这时,成绩就显得没有很重要,孩子在整个过程中训练出的心理素质,更重要。
最后,质检不关系升学,我们也曾说过,质检对学校的考核更重要,对学生没有很重要,考好考坏都是查验学习水平,当它小测验就好啦。
三
有家长说:可以测试,但不搞这样的架势,可以摸底,但不搞各种统考评比排名。
一号评论:既然你倡导不关注成绩,那就当它是废纸,如果老师联系反馈孩子学习问题,直接说孩子要快乐教育,我相信没有老师会第二次来找你反馈。
二号评论:考试就是检测学习水平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不可或缺,但也没有那么重要,家长不想重视,中考高考的时候再重视就好,希望那时候来得及。
三号评论:一边在取笑今年厦门五大学科奥赛尚无国集选手,一边在说不应该考试出分排名。想想教育局也挺难的!
考学指南评:
一号评论与前面有个家长的评论类似,但有些冲动了。二号评论直指升学关键处的中高考,三号评论则讲出了学习与考试的矛盾。
其实,除了与升学相关的考试成绩,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本身心态上就需要正确对待非升学相关的考试成绩。学校组织统考、排名等,目前已经极度低调了,甚至已经出现考试完无法激发学生的紧张感和紧迫性了。但不可否认,到了初高中,统考与排名才是最具备促进孩子顺利升学、不被分流,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激励方式。
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但当下多元升学路径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这样的经历。不同的教育观,更主要的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寻求改变、规划自己认为合适的路径,而不是去苛责学校应当如何做。
四
家长说:曾经向厦门市教育局投诉过小学生进行期中考是否符合规定?结果是一句特别官方的回复:可向学校的主管部门投诉。难道厦门市教育局就不是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部门吗?
一号评论:就是有家长这也投诉那也投诉,搞得现在学校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都不敢明目张胆说出来,还要换着词提醒,什么检测、什么练习。
二号评论:投诉怎么了?这叫正常反映问题!如果你家孩子有厌学情绪,有害怕考试感,会说不想学习想死,你会怎么想?你估计就是没孩子的主。
考学指南评:
一边是一二年级无纸笔考试,让学校只能用别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这个学习情况的考查,也是在检测老师的教学水平,这是必要动作。一边是家长们分成支持考试与反对考试两个阵营。不过目前来看,从上到下,从学校到家长,支持学习后要考试的,是绝大多数。
同时,对于小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以死威胁的,这种情况是个例,甚至是极少数。建议家长不把原因归在学校的考试上,多想想为什么别家的孩子考试能适应,自己家的出现这类问题,然后针对性解决。
考学指南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最应该做的是良好家校沟通,一起把孩子的成长守护得更好、引导得更好,学校充当的肯定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主力,家庭才是,父母才是,任何学校都欢迎家长直接指出问题的,孩子出现个性的非普遍性的问题,不一定是学校的错,家长反而更应该重视起来,不归因于学校的统一教学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