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生故意撕毁试卷怎样处置

中考考生故意撕毁试卷怎样处置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1 06:17:20

近日,“女生高考时突然站起撕毁2名考生答题卡”上了热搜新闻。

据在场的考生叙述,那个女生在快交卷的时候,忽然站起来,毫无征兆地抓起右侧及身后考生的答题卡撕破。速度之快,几位监考老师都没来得及阻止住。

有人说,该考生如果不是突发精神问题,就极有可能是有预谋。

关于此事,河南省招考办及时回复:已取消了撕答题卡考生的全科成绩,而两名被撕答题卡的考生,被允许延时填涂答题卡。

大家都知道高考对于十年苦读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对人的一生又至关重要。撕毁别人答题卡的考生自然也知晓,不然,她也不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我考不好,你们也别想考好。

我得不到的,你们也休想得到。

看来,高考才是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成绩的高低、心态的好坏,还照出了内心的阴暗。

是心理压力还是心理问题?

此事一出,全国哗然。

很多网友指责该考生害人害己,也有网友为其辩解,请大家给予理解,她可能仅仅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了” 。

这个“锅”有点大,“精神压力”可不背。

试问:参加高考的孩子,哪个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为心理压力大,有考生考前失眠数夜,有考生临阵前退场,还有考生现场昏厥。此“心理压力大”跟毁坏别人答题卡的“心理压力大”完全不同。

后者不仅仅是“心理压力大”,还可能是“心理问题严重”。为了赢,什么手段都能用;输不起,稍微受点挫折就心态崩塌。

微博就有人爆料,艺考有些考生会故意毁坏别人的作品,能毁一个是一个,这样就能挤掉一个竞争对手……

而这样阴暗、扭曲的心理,就像恶之花一样在很多学生心里开花。

2018年6月,山东初三年级的学生,在班上一直是第二名,因为嫉妒第一名成绩比自己好,竟持刀杀死了他。

杀人凶手坦言,杀了第一名,他就会是班级第一名了。

可是年级第一呢?全区第一呢?全省第一呢?能杀得完吗?嫉妒心让一个天真的少年成了魔鬼,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而这种嫉妒心,追根溯源往往起于好胜心!

总要有人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好胜心与生俱来,哪怕才两三岁的孩子,也已在社交活动中展现出来。

我家孩子刚满三岁时,与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玩总会有意无意地“争第一名”。即便是走个路,他也想成为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他争,别的孩子也争,往往争着争着几个就打了起来。打赢了成“第一名”的孩子洋洋得意,而没有成为“第一名”的则哭哭啼啼,满脸委屈。

走路如此,吃饭也如此。若在吃饭磨蹭挑食时,听说他的小玩伴某某吃饭厉害,立马乖乖坐下扒饭。

这应是孩子最初的好胜心。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一书中曾这样提到好胜心:

它让人天生喜欢成功和赞扬,有利于培养自信心、独立性、荣誉感、责任感、顽强意志和上进心,可以顺势发展适应能力、竞争意识、主动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好胜心常和好奇、爱玩的天性融为一体,推动人们试探脑力和体力的极限,刷新种种记录

科比就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总要有人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然后,我们看到了在凌晨四点还努力练球的科比:

但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帮助人们力争上游,同样也会在无形之中刺伤自己及他人。

好胜心太强,或发生了扭曲,极易转化为嫉妒心,让人产生偏激的想法,往牛角尖里转。

《隐秘的角落》里的叶驰敏也是万年老二,因为考了第二名对自己不满意,发脾气直接把试卷扔了。

她也有阴暗的一面,但很多缺点都被父亲及时纠正,所以好胜心还在正常的范围内。

怎样引导好胜心太强的孩子?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路易斯在《你的6岁孩子》一书中曾经写道:6岁孩子的招牌特征,就是他想要当第一,要被众星拱月,要得到在场任何一个成年人的关注。

孩子胜负心强,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孩子好胜心大到让人害怕的程度,也许,这并仅仅是孩子个人的问题——好胜心强的孩子身后往往有个好胜心强的父母;真正“输不起”的也许并不是孩子本人,而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发现自家孩子“个性太强”、处处“争强好胜”,甚至会做出偏激行为的话,该怎么办?

1. 先从自身找起,看看是不是问题“起源地”

“孩子总想争第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想法,有可能是父母等人有意无意给孩子要争第一的心理暗示;也可能是家长给孩子的关注度太少,导致孩子缺乏被认同感,希望可以通过争取第一来博取父母的注意和认同。

针对孩子爱“抢第一名”,我好好反思过,发现自己好几次都在他跑第一名时夸他好棒;而别人第一名时,我竟然说他“宝宝太慢了”。

这给孩子传输了你跑了第一名才是最棒的,妈妈才会更喜欢。

后来,他跑最快我也不再说他“好棒”,落后于小朋友了我也不会说他“好慢”, 告诉他“只要乖乖走路注意安全,就是最棒的”。

几次后,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时就没那么计较谁前谁后了。

如果你家有把分数、名次看得过重的孩子,那么也可以如此反思自己是否非常看重它们呢?孩子“没有别人家的优秀”,是否稍不如意就打骂责备呢?

2. 鼓励孩子看到成长的力量,将好胜心转为上进心

知乎上有个回答我觉得写得很好:“好胜心是和别人较劲,上进心是和自己较劲;好胜心是胜过别人即可,上进心是永无止境;好胜心强而易折,上进心韧而持久。

帮助孩子将好胜心转为上进心,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看到成长的力量,善用“鼓励”,少用“表扬”。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非常震撼。

他们把参加实验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来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第一轮完成后,一组孩子得到了一句关于智商的表扬:“你在拼图方面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一组孩子得到了一句关于努力的鼓励:“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分野出现在后面几轮,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倾向于选择简单的任务来避免失败,好继续维持自己“领先”“成功”的地位,在最后一次测试中,得分比第一次退步了20%。

而被鼓励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更难可以学到东西的任务,最后一次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就像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所说:表扬会妨碍孩子承担风险挑战难度,它会造成孩子患上寻求认可上瘾症;鼓励使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注意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过程,少表扬结果和天赋。

当孩子考得好的时候,可以说:“你每天都很用功地学习,所以才考得这么好,妈妈要向你学习!”当孩子自认为考得不好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说:“看,比上次进步了,看来努力就没错,下次一定会更好。”

3. 通过小游戏、小运动训练孩子的抗挫力

好胜心强的孩子接受不了失败,一旦失败他们的挫折感就非常强烈——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适当让孩子接受挫折锻炼,很有必要。

我现在就注意在家跟孩子玩一些“输赢”游戏,比如体育竞技、下五子棋、象棋。

我会故意输给孩子一两盘,输了后也不会沮丧,而是故意大声地说:“这一盘杀得太过瘾了,要是我XX步不那样走,也许就有转机。”这样避免对最后输赢的讨论,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玩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分析里。

接下来,肯定就是让孩子也输几盘,在一来一回的交锋里,玩的快乐要比输赢重要多啦,孩子也学会了正确的归因。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过:

“人,不善于从自己拥有的东西里寻找快乐,却善于从别人拥有的东西里寻找痛苦。”

教给孩子正确的输赢观,培养适度的好胜心,多专注自身,发现自己的价值;少比较,同学邻里各自美丽。

这样的生活,消停多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