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生地会考试卷及答案

2024届重庆生地会考试卷及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0 23:59:44

荣昌生物2月7日公告,其执行董事、核心技术人员何如意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辞职,此后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据公开信息,何如意薪资曾经历了大幅下调,半年前职务也进行了调整。何如意职务调整恰逢荣昌生物深陷大幅裁员传闻中,高管调整、大幅裁员、研发投入高,常年亏损,也引发外界对荣昌生物财务状况的担忧。2月8日,荣昌生物对记者表示,何如意离职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公司现金流一切正常。

半年前刚进行职务调整

2月7日,荣昌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执行董事、核心技术人员何如意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及首席战略官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何如意离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截至目前,何如意直接持有荣昌生物A股股份4840股。

何如意曾先后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药审中心担任医学主管、医疗团队负责人、代理部门副主任等职务,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任首席科学家;2018年10月至今担任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医药健康首席科学家(后转为项目评估顾问);2020年1月入职荣昌生物,担任公司首席医学官兼临床研究主管。在2023年年报中,荣昌生物曾透露,公司建立了一支由首席医学官何如意博士领导的海内外临床及注册申报专家团队。

2024年8月,何如意经历了人事调整。2024年8月10日,荣昌生物宣布,任命何如意为公司首席战略官,何如意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且为核心技术人员,将不再担任公司首席医学官及高级管理人员。此外,何如意薪资也出现大幅变化,据荣昌生物年报,何如意的薪酬在2022年为2604万元,而2023年,何如意的薪酬下降至772万元。

荣昌生物表示,公司与何如意签有相关协议,不存在涉及职务成果、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或潜在纠纷,其离职不影响公司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完整性。何如意所负责的工作已完成交接,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研发工作均正常开展,其离职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研发实力、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五年亏损44亿元 曾陷裁员风波

除了高管职位变动,去年荣昌生物还被爆出大幅裁员,裁员人数多达1000人。对此,2024年9月19日,荣昌生物对外否认了大幅裁员的传闻,而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人员调整,旨在优化经营团队结构,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效率。

其中,荣昌生物研发团队减少了近百人。荣昌生物在公布何如意辞职的同时披露,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163人、1308人及1216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34.90%、36.18%、34.77%。2024年6月末较2023年末研发人员减少了92人。

荣昌生物还表示,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架构完整,研发管理体系健全,后备人员充足,现有研发团队能够支持公司未来核心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如有需要,公司亦将继续通过市场招聘、第三方推荐等多样化的手段持续完善研发团队建设。

在高管职位调整、薪资下滑以及裁员风波背后,荣昌生物近年来持续大额亏损,2024年公司多次被传现金流紧张。

荣昌生物于2020年、2022年先后登陆港股、科创板,两次IPO的募资金额约为63亿元。其中,2020年11月登陆港股之时,荣昌生物最终超额配售,共募资约5.9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创下当年全球生物医药IPO募资最高纪录。不过,自2020年上市以来,荣昌生物仅2021年因海外授权交易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为亏损,五年时间亏损约44亿元。

荣昌生物目前已有两款产品获批上市,分别为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其中,2021年8月,荣昌生物将维迪西妥单抗的海外权益授权给Seagen,交易总额达26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单款药物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当年荣昌生物确认了首付款项2亿美元,该年扭亏为盈。2023年,Seagen被辉瑞收购。日前,辉瑞宣布,对维迪西妥单抗减值2亿美元。

但仅靠两款产品的销售收入尚无法维持庞大的支出。其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40.26%,主要系两款药物的销售量增加;但归母净利润为-15.11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2024年两款已上市产品销售持续放量,营业收入大增,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约17.15亿元,同比增加约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约14.70亿元,同比亏损减少约3%。尽管亏损有所缩窄,但远不及营收涨幅。

蚕食净利润的主要有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2021年-2023年,荣昌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11亿元、9.82亿元、13.06亿元,占同期公司营收比重分别为49.85%、127.19%、120.62%;销售费用分别为2.63亿元、4.41亿元、7.75亿元,尤其是2023年,营销费用占据了公司超七成营收。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53亿元,同比增加34.43%,同期营收为12.09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超95%;销售费用6.23亿元,同比增加15.36%。

2024年,荣昌生物还被传出资金紧张。虽然荣昌生物否认了资金问题,但后续披露增发预案时,业界揣测荣昌生物此举是否为缓解资金紧张。2024年3月30日荣昌生物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7076.317万股股票,募集不超过25.5亿元,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之后荣昌生物又发布关于修订定增预案的公告,将募资额度由25.50亿元降至19.53亿元。

荣昌生物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醒,公司营运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若公司未来营运资金不足以覆盖所需开支,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若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研发项目,影响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若公司营运资金紧张将影响公司持续向员工支付或提升薪酬水平,可能对公司未来引进核心人才和稳定现有团队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可能会阻碍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并损害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的战略能力。

2月8日,就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影响、公司现金流情况、定增进展、常年亏损的应对措施以及合作方对维迪西妥单抗减值等问题,记者向荣昌生物发去采访提纲。荣昌生物表示,何如意离职,公司已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定增事项目前正在等待交易所受理。公司和辉瑞的合作按计划正常推进。

针对研发人员减少,现金流是否紧张及常年亏损的应对措施,荣昌生物表示,公司根据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动态对人员进行优化,公司现金流一切正常。公司将通过专业化推广进一步提高收入,通过精细化生产提高毛利水平,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销售费用率,并聚焦关键项目提高研发效率。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付春愔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