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期末考试卷子

山南市期末考试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0 17:43:27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 恣睢(jū) 桑梓(xī) 折本(zhé) 咄咄逼人(duó)

B.粗犷(guǎng) 拮据(jù) 掺杂(cān) 豢养(guàn) 气冲斗牛(dǒu)

C.逞能(chéng) 勾当(gōu) 报帖(tiě) 愧赧(nǎn) 鲜为人知(xiān)

D.别墅(yě) 窠巢(kē) 星宿(sù) 筵席(yàn) 面面厮觑(qù)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 ,陈冬担任指令长。他们都是“75后”,都是不懈 的航天人。他们把个人理想 国家和民族的航天事业中,汇成了中国航天澎湃不息的动能。

A.构成 逐梦 融入 B.组成 逐梦 融入C.组成 筑梦 溶入 D.构成 筑梦 溶入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已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地发扬和继承。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填入【】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至的“至”是什么意思呢 【】它指的是“极、最”,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极致”,其中又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北半球白昼时间在一年中最长;第二层含义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球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最大,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区域。

A. ,—— “ ” B. , :“ ” C. ?—— ( ) D. ?: ( )

(二)诗词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下列对《望岳》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泰山的雄伟,展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说明在不同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则是昏暗的。

C.五、六句中,作者仰望泰山极顶,见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之景,产生了想要隐居山林,与禽鸟为伴的渴望。

D.全诗紧扣“高大”二字,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景物,表现泰山的高大雄奇,最后两句用众山的“小”进一步反衬泰山之高大。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大海到底有多深?》,完成6-8题。

①古人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可古人并不知道海究竟有多深。古希腊人相信深海是没有底的。16世纪20年代,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了太平洋,用一根绳子系上炮弹壳丢到海里去量深度,结果根本够不着底,于是“证明”深海真是没有底的。其实是因为他的绳子太短:只有731米长,当然够不着海底。

②真正的海深测量要等到19世纪。起先用的是特别长的麻绳,系上重物往海里抛,碰到海底以后收回来,绳子的长度就是水深。但是丢绳子测深的精度很成问题,海水在流、船身在动,几千米的海水里,绳子也绝不可能垂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是用钢琴丝代替麻绳。钢琴丝比绳子细得多,投放下沉也快得多,使得测量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一个量级。

③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主要靠的还不是改良,而是改换思路。20世纪初发明的声波测深,根本不用什么绳子,而是从船上向下发射声波,声波到达海底以后反射回来,再用测深仪接收,然后根据传播的时间计算出海底深度。声波很快,海水里的声速大约是每秒1500米,实测1万米的水深也用不了1分钟。因此,声波测深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④有了先进技术,现在就可以回答海有多深的问题了。20世纪初,根据绳测数据得出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在3800米上下。但是用绳子测量海底,只能得到点上的数据,把点连起来就算是地形,结果总以为海底地形是平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地形起伏的幅度远大于陆地,深海水底有不少崎岖不平的地形,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山就有数万座,这么一来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就得减少。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3682米,笼统讲可以说是3700米。

⑤可见,海水确实很深。不过古人所说的“水深”,并没有定量的意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是李白为了感谢主人热情招待而打的比方,其实桃花潭只有三五米深;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很有气魄,但是这沧海指的是渤海,平均水深不到20米,比大洋差远了。当然,古人并不会深潜,面对汹涌海涛,猜想水深无底、海阔无涯,岂不是很自然的事?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海深测量在19世纪,起先用的是特别长的麻绳系上重物往海里抛,碰到海底以后收回来,绳子的长度就是水深。但其精度很成问题。

B.20世纪初发明了声波测深,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C.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3682米,笼统讲可以说是3700米。

D.根据绳测数据,人们发现海底地形起伏的幅度远大于陆地,深海水底有不少崎岖不平的地形,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山就有数万座。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了有了先进技术,就可以回答海有多深的问题了。

B.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了声波测深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C.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了用声波测量海洋深度的方法,表明声波测深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D.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了有了先进技术,就可以回答海有多深的问题了。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熟知的古语,第⑤段引用诗句,增加了本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B.第②段中加点词“很”和“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突出用麻绳测量海深的精度问题之大。

C.第④段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底地形和海洋平均深度的测算准确度越来越高。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9-11题。

前两自然段略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其欣悦 俟:等待

B.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C.礼愈至 至: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被子

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右备容臭 B.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负箧曳屣。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明坐着求学态度谦和,甚至有些自卑心理。

B.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作者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安于贫困的乐观心态。

C.太学生在优越条件下,若“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原因是天资太差或用心不专。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勉励马生克服天资不足,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12道题目,共93分)

二、默写

12、请跟就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 。鬓微霜,又何妨!

(6)四面歌残终破楚, 。

(7)《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烨然如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作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管仲得其所欲》,回答13-15题。(7分)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因谓役人曰 因:(2)其所唱适宜走 走: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四、阅读《味蕾上绽放的思念》回答16-19题(本大题4题,共15分)

①春日里和煦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悠然自若地洒向大地,从来都是不急不躁。熬过了冻土寒冬,微风轻拂之下,世间变得温柔起来。历经蛰伏,万物生长的力量变得无比坚定,草木发芽,春菜也尽情舒展,随处可见的青翠绿意,共筑起草长莺飞的诗情画意与鲜嫩明媚的春日之味。

②春天的韭菜,俗语称为“春香”,是难得的美味。如若追溯到古时,韭菜是让人心生敬意的祭祀佳肴。《诗经豳风·七月》里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句子,证实了春韭与羔羊肉同样珍贵。所以每年开春,把韭菜安排到餐桌上,算得上是送给味蕾的迎春之礼。

③小时候,每当户外冰雪消融,远山渐绿,我就会格外留意后院的菜地。万物复苏是个奇妙的场景,春光所到之处,田间日渐葱郁。但我绝非只为试探春意而来,除了弄春之趣,我的小心思更在于搜寻那些能装进肚子里的春日之味。眼见我每天去田园里踩得一脚泥泞却毫无所获,妈妈索性指点一二,韭菜长高了就烙韭菜盒子吃吧。这下好了,心里的馋虫一下就被勾起,每日的菜园巡视径直变成了探望那一洼杂草间的春韭。

④好在春日里韭菜的生命力绝不输给杂草,用不了几天,春韭已有了一青二白的架势。终于有一天,一把韭菜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个头不大,却鲜嫩欲滴,香味扑鼻。妈妈准备做韭菜盒子,而我,开始围着妈妈转。妈妈摘韭菜,一摘一把,又快又干净,我要一根一根慢慢地摘,边摘边嗅沾在我手上独特的香气。

⑤三两个鸡蛋,打散入锅炒成黄灿灿的蛋碎,慢慢摊凉。清洗干净的韭菜,一刀下去,满屋都是韭菜味儿,有点冲鼻,却也是让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切细的韭菜和蛋碎,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淋上油调下味,已经开始让人垂涎欲滴了。

⑥包馅、捏边、热油、下锅,妈妈做韭菜盒子总是一气呵成。虽然从厨房到餐桌只有几步距离,但在我心里等多一秒似乎鲜度都有所折损。所以每次妈妈烙韭菜盒子,我最要紧的事当然是等在灶台边蹲守。锅里的韭菜盒子被煎得两面焦香金黄,香气弥漫满屋的时候,我手里早已抓紧了盘子,准备随时迎接韭菜盒子大快朵颐一番。

⑦刚烙出来的韭菜盒子,上面细细的油泡还在滋滋啦啦,热腾腾的面皮映着黄绿相间的韭菜鸡蛋,让人忍不住想大吃一口。可千万别急,心急吃不了韭菜盒子。先咬一小口,放一放韭菜盒子里的热气,再趁热吃,才是不二法门。

⑧只不过,道理我都懂,可在韭菜盒子面前,谁还有空想这些呢。于是,一边真香,一边真烫,吃得跳脚,鲜到忘乎所以。妈妈的韭菜盒子,好像永远都凑不到整盘,剩下几个端上桌的时候,我的肚皮早已撑得滚圆,再也吃不下了。

⑨也不知道是韭菜盒子太香,还是儿时对于吃韭菜盒子的记忆太过美好,年复一年,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看看窗外明朗的春光,妈妈的韭菜盒子就会跳入脑海。

⑩岁月新更又一春。如今我的儿子也开始时不时地来厨房打探,扯着我的衣襟儿,一遍又一遍地问“今天吃什么?”离家在外,既然吃不到妈妈的韭菜盒子,就让儿子吃上我做的韭菜盒子吧。不用看菜谱,靠着记忆里的点滴,电饼铛里的韭菜盒子已经喷香。“韭菜盒子真好吃!”“好烫啊!”看儿子吃韭菜盒子的小样儿,犹如当年自己的馋猫儿相。

⑪几个韭菜盒子下肚,抚慰了味蕾,也唤醒了思绪。择时而食,本是件平凡而又自然的选择,却因有关美食记忆的微妙作用,开启了一段浓浓的思念和美好的传承。

16、阅读选文③—⑩段,梳理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心理,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17、选文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分析“春韭是送给味蕾的迎春之礼的原因”。(3分)

19、请结合选文,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⑪ 段的作用。(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将开展以“传承家风,亲近书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风格。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梅兰芳却认为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梅葆玖拜师学艺时,梅兰芳言传身教:“吾敬吾师是本分。”梅氏父子在艺术上始终致力于继承、弘扬京剧文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谦和大度。

【材料二】《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傅雷家书》等都是家书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可以说,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提及家书对家庭成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

【材料三】谈到家书,很多人都说:“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还是非常怀念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形式,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很多人看完《见字如面》《信中国》等电视节目以后纷纷表示,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自己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没有改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

【材料四】

20、家风体现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书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说说梅氏家风体现在哪些方面?(1分)

(2)请概括材料二、材料三的主要内容。(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1、请根据阅读《儒林外史》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人物。(4分)

人物

文段或评述

知县

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1)退前缩后的不举杯著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2)

话说(2)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地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廷玺打发过江去了。

(3)

当(3)的三女儿要为亡夫“殉节”时,他不但丝毫不加劝阻,而且大加鼓励;当三女儿因八日不食而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他竟然仰天大笑道:“死得好!”还劝慰自己的妻子不须悲伤,说女儿是得了一个“好题目”而死。

(4)

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着母亲,(4)戴着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22、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请你从下图匡超人的朋友圈中选择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此人对他的影响。(4分)

我选:____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50分)

杨绛笔下善良的人力车夫老王,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为非洲农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水稻专家杨华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们也要看到自己请自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