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姐姐,一大早发信息说:“孩子现在高一了,为了孩子,我一直在家,没有外出打工挣钱。可是到头来,孩子却跟我像仇人一样,每天闷在屋里,饭也不吃。”
现在很多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回想一下,这些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过年回家的时候,跟孩子聊天,孩子还抱怨说:
“我妈就是大事无法指导,小事斤斤计较,和她待在一起就是不停地制造争吵和矛盾。”
内耗型父母
#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最让人痛苦?#
有人说,那还用想,肯定是没钱的家庭最难受,因为穷人的生活容错率太低了。
这个答案当然没错。
但事实上, 相比之下,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内耗。
家里要是有一个人善于制造内耗
不断的制造家庭矛盾
导致家里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吞噬一个家庭的能量
让其家庭成员
时时刻刻都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
而且这种内耗是有极强传染性的
一点小的矛盾很容易演变成整个家庭的争吵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子女,虽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却始终过得很煎熬。
因为父母带来的内耗,损害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它会把人的能量一点一点耗光,变得压抑、焦虑,最终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
父母一定要自查下面的四件事是否经常做
小小的过错 父母如临大敌
前两天,领居家8岁的小男孩来我家玩,看到我家的孩子在写作业,他也非常愿意要加入一起写。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孩子问问题,两个孩子彼此相互有些影响。孩子妈妈忙完来我家看到这个情况,就让孩子回家写作业,孩子没有同意。孩子妈妈一个人回家了。孩子在我家写到九点多回到家,进不了家门。我下意识地以为孩子妈妈出去办事去了,打语音给孩子妈妈,结果孩子妈妈说:“他不是不听我的话吗,我不要他了,让他在你家睡吧,别回来了。”孩子一听,哇一下就哭了,手还不停地捶打着桌子。
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地发生。
明明是很小的事情,在妈妈眼里却如临大敌。仿佛天塌了一般,在家却不让孩子进门,孩子在门外大吵大闹。
关键是她还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听不进别人的话,总觉得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而作为年幼的孩子,内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正确评判,只能被迫地、毫无遗漏地承受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怒吼、打骂。
这些情绪并不会无故消失,相反,它们会如同烙印一般,刻进了孩子们的灵魂。
哪怕长大后远离家庭,依旧会于细微处受到影响、
他们会下意识对外人讨好,对亲人易怒,最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而此时,父母想的依旧是:
为什么自己的子女不懂感恩?
这是多么无奈。
控制型父母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太多了
比如,早上不断叫起床,不起床就是懒惰、以后没出息;
屡屡被叫到名字,被安排去做事,如果喊两声没听见,就开始训斥“玩手机玩得那么入神,叫你帮忙都没听见”;
再好的事也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出缺点和问题,然后开始说教,数落,批评。
孩子要是敢反驳,就开始指责:“你是在说我们对你管太多咯?那我从此以后不再管你,一个字都不说了!”
不可否认,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是传统意义上尽到了责任的好父母,想着用自己的经验为子女出谋划策。
可他们却从没想过,当他们强势干预子女生活的那一刻,带给子女的也许是一辈子的委屈和痛苦。
甚至这种悲剧还有很强的传染性,成为下代、下下代逃不出的宿命轮回。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父母克制时时刻刻去纠正子女的欲望,才是最大的成功。
把自己的期待当成孩子的使命任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天性。
这没什么错。
但不少人,却因此把“学习好、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当作衡量子女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
殊不知,一味苛求完美,只会让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
生怕哪一点没达到父母眼中的标准,就成了家庭的罪人。
前两天孩子开家长会,聊起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事情,根据现在学校要求,不允许公布成绩,但是也架不住班里某些家长的舆论。
其中一个孩子考了99分,孩子妈妈让老师把试卷拍一下发给她,她要帮孩子复盘一下,错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出错。
听完老师的描述,我感觉到这个孩子是多么的优秀啊,可是孩子才上一年级,成绩就被这样关注,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自己的父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庄稼都是望天收,小的时候经常饿肚子、吃拉嗓子的玉米面。
妈妈总是把自己的无能无知归结于运气不好,把自己跟差的比,却要我学习跟好的比。
只要没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否定我所有的一切。
以至于我现在非常排斥跟他们在一起。
在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听过很多父母抱怨:
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跟自己不亲了。
其实归根到底,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就像这世上也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父母。
孩子成绩不好,工作不好,可他们只是做错了题,不是做错了人。
我们都是平凡人,其实更应该坦然接受子女的平凡。
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子女,逼着他完成我们的期待。
父母学会放下自己的期待,子女才能书写自己的未来。
翻旧账型父母
我有一位朋友,从认识时候开始就没见她和家里怎么联系。
偶尔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也是态度冷淡。
我曾经一度觉得她是个凉薄的人。
直到在和她的一次聊天中,我才找到了答案。
原来她的父母在每次聊天时总是喜欢翻旧账,从初中沉迷小说导致中考落榜,到高中没听他们的话选择文科,再到和前男友分手……
就这么几件事反复提及,哪怕她过得不错,但他们依然揪着不放,仿佛她是罪不可恕。
每次和父母打完电话,都能让她抑郁好几天。
而看到她心情低落,父母反而还洋洋得意在那说“我能不了解你”。
“从小我做得好的他们不会夸,但我做得不好的,他们就会记在心里。
有机会就拿这些事情来指责我,故意戳我痛点和心理阴影。
初中那会就是因为每次没考好,他们就把我之前的错误统统说一遍,不把我骂哭绝不罢休,所以我才沉迷看小说逃避。”
我们常说,无论关系多好,都经不起翻旧账。
旧账一翻,新仇旧恨层层堆叠,矛盾日益增加。
放在亲子关系中,其实也是一样的。
很多父母,一旦和子女发生争吵,就开始把子女的过往的错事一件一件数落出来,以为这样就能让子女吸取教训。
殊不知,站在子女的角度上,其实是非常不愿意听到父母没完没了地强调错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翻旧账的方式本质上并不是想解决问题,而不过是想压对方一头,或就是因为想让对方痛苦。
而父母每翻一次旧账,其实都是对子女一次否定,一次负面提醒。
日积月累下,子女内心堆积起各种无力和挫败感,最坏的结果就是彼此关系恶化,子女越来越叛逆。
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家庭隔阂越来越深,最终慢慢走向下坡路。
这些家庭矛盾,并不是单纯为了指责父母。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把家庭变成内耗的刑场,让家庭成员充满怨气、委屈、指责,失去应有的爱和活力。
为了停止家庭内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放下:
1. 放下责备: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学会放下责备,不要总是指责和抱怨对方,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当家庭成员出现错误或失误时,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批评。
2. 放下期待: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学会放下过高的期待,不要总是期望对方做到完美,而是尊重彼此的个性和差异。当家庭成员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时,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失望。
3. 放下计较: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学会放下计较,不要总是在意自己的得失和利益,而是以家庭的整体利益为重。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应该以公平和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争夺和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