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作者多次提到“习惯”,如: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众人就都跟着走,愈走愈平滑俗滥。
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
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1.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作者多次提到“习惯”,如: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习惯的特性是喜欢走熟悉的路。
2.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众人就都跟着走,愈走愈平滑俗滥。
——熟路具有非常大的引诱性,大家都走的熟路虽然平顺但无新意。
3.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
——习惯的力量是根深蒂固和非常广大的。
4.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囿于习惯而缺少创新的原因:一是惰性,二是省力。
5.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写作时要联想相关的事例,思考其中的道理。
6.试题材料中所说的习惯,是特指不好的习惯。
7.试题材料的基本意思:要破除习惯,积极创新 。
8.可提炼论点,例如,要打破习惯;要积极创新;等。
【作文点评】
打破习惯,拥抱创新
【点评】文题简明,切合题意
习惯,是生活中一股无形的力量,它如同一双隐形的手,悄无声息地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就如材料中所言,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它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走,愈走便愈平滑俗滥。而习惯力量的深广更是超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要省力,毕竟人生来就有惰性。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地被习惯所束缚,而应勇于打破习惯,积极拥抱创新。
【点评】1.习惯,是生活中一股无形的力量,它如同一双隐形的手,悄无声息地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形象贴切地说明什么是习惯。2.就如材料中所言,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它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走,愈走便愈平滑俗滥。——引述试题材料,文字上稍有变化 。3.而习惯力量的深广更是超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要省力,毕竟人生来就有惰性。——继续引述试题材料,也是文字稍有变化;但作者如果引述试题材料更灵活一些那就更有新意了。4.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地被习惯所束缚,而应勇于打破习惯,积极拥抱创新。——转折过后,引出中心论点。
习惯有时就像是一个舒适的陷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热情和勇气。我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习惯于走那条已经被无数人踏过的熟路。于是,我们的思维渐渐变得僵化,行为变得模式化。在学习上,有些同学总是按照老师所教的固定方法去解题,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知所措;在工作中,有些人总是遵循着既定的流程和模式,不从不思考是否有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式去完成任务。长此以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点评】1.习惯有时就像是一个舒适的陷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热情和勇气——比喻恰当,说明习惯的危害。2.我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习惯于走那条已经被无数人踏过的熟路。——联想我们的习惯。3.于是,我们的思维渐渐变得僵化,行为变得模式化——分析恶果。4.在学习上,有些同学总是按照老师所教的固定方法去解题,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知所措;——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5.在工作中,有些人总是遵循着既定的流程和模式,不从不思考是否有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联系成人的工作实际。6.长此以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分析恶果,但是议论不够切实,因为没有紧扣两个事例的基本意思进行议论,“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这句话属于旁生枝节。
而创新则是打破习惯的有力武器,它能为我们开辟出全新的道路,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发展。创新意味着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质疑现有的模式和方法,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用独特的思维去寻找解决方案。回顾历史,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华为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做代理商的小公司,但任正非却将自主研发刻进了华为的基因,决心打破当时国内通信行业代理销售的传统模式.华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结果华为在5G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使我国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乔布斯不满足于传统手机的设计和功能,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打造出了苹果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生活方式。正是因为他们勇于打破习惯的束缚,积极投身于创新的实践,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点评】1.而创新则是打破习惯的有力武器,它能为我们开辟出全新的道路,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发展——说明创新的好处。2.创新意味着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质疑现有的模式和方法,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用独特的思维去寻找解决方案。——说明怎样创新。3.回顾历史,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引出下面的例证。4.华为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做代理商的小公司,但任正非却将自主研发刻进了华为的基因,决心打破当时国内通信行业代理销售的传统模式.华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结果华为在5G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使我国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举国内的例证。5.乔布斯不满足于传统手机的设计和功能,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打造出了苹果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生活方式。——举国外的例证。但举例的顺序应以先外后内为好。6.正是因为他们勇于打破习惯的束缚,积极投身于创新的实践,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议论和所举的事例并不完全统一,因为“勇于打破习惯的束缚”的说法并不太切实。
打破习惯,拥抱创新,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总是因循守旧,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那么它必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落后。而只有不断鼓励创新,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的中国,正是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铁、5G 通信、航天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让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点评】1. 打破习惯,拥抱创新,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行意义分析。2. 一个国家如果总是因循守旧,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那么它必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落后。——指出不创新的恶果。3.而只有不断鼓励创新,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反及正,说明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当今的中国,正是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铁、5G 通信、航天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让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说明中国的创新成果。但“中国创造”应为“中国智造”。
当然,打破习惯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克服自身的惰性,要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要有坚定的信念去承受可能的失败。但只有当我们迈出这勇敢的一步,挣脱习惯的枷锁,才能真正开启创新之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点评】1.当然,打破习惯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克服自身的惰性,要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要有坚定的信念去承受可能的失败——说明怎样打破习惯。2.但只有当我们迈出这勇敢的一步,挣脱习惯的枷锁,才能真正开启创新之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说明怎样才能创新。
让我们不再被习惯所左右,以创新为帆,以勇气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点评】比喻不太恰当,因为“创新”是动词,而一般来说,把一种行为比喻成一种物体是不合逻辑的 。
【总评】
本文中心明确,始终围绕着打破习惯和勇于创新进行论证。语言表达简洁、流畅,表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本文没有紧扣试题材料中的要点进行论证,没有具体分析不愿意打破习惯或者很难打破习惯的原因,例如,熟悉、平顺、从众、省力、惰性以及顽固、广泛等,而所举事例也不甚恰当,所以内容有些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实际,缺少现实针对性。
(注:试题及作文均取材于网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