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河南南阳市的一个高考点,一个考生在考试中,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用心去答题,而是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她在整个试卷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写了八千字的作文,通篇内容都是抨击高考制度的不满和抱怨。最后还不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洋洋洒洒地签上。
最后,成绩出来,她的文综因为违规,被判0分,高考总分114分。一时间,女孩成了那年的焦点。
她就2006年高考新闻人物蒋多多,原本她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高考制度。然而没想到的是,除了得个零分,什么也没改变,甚至还被人骂“蠢货”。
如今过去16年,她后悔了吗?
1987年,蒋多多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她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
当时农村家庭大多重男轻女,但好在蒋多多父母没有偏心,而是对三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不管吃穿用度还是上学,父母都没有因为蒋多多是女孩而亏待过她,反而省吃俭用供三个孩子,尤其支持他们读书学习,希望他们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刚开始,三个孩子中,姐姐成绩最好,她也常常带着蒋多多一起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蒋多多的聪明才智也逐渐显现出来。
慢慢的,蒋多多成绩成了三个孩子当中成绩最好的,家中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每次父母看见内心就欣喜不已,也对她的期待多了起来。
为此,父亲还特地去外面找了保险的工作,增加收入来源,希望把三个孩子送出去读书。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告诫孩子,只有读书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看着父母辛苦挣钱和殷切的眼神,蒋多多也很懂事,学习上一点不让父母操心,回家家务也做得很勤。
眼看着女儿成绩好又勤快,父母也满心欢喜,经常对着乡邻们说,“蒋多多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光明,自幼学习刻苦,也很孝顺父母。”
果然,蒋多多不负众望,在中考的时候,考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南阳八中。彼时姐姐也考上了大学。
在当时的农村,一家能出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蒋家不仅出了一个大学生,还有一个重点高中的蒋多多,这可是大学的好苗子。一时间,蒋家人的脸上挂满了荣耀,村里的人更是对他们家羡慕不已。
当然,蒋多多也没辜负父母的期待。上了高中,蒋多多依然刻苦奋进,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当时父母还高兴地说,蒋多多这样下去,肯定也能和她姐姐一样,考一个不错的大学,以后的人生就不用愁了。
没想到,高二的时候,蒋多多的叛逆期来临了。当时她在学校看了不少年少成名的故事,比如韩寒高中辍学,一部《三重门》让他一跃成了作家,还有郭敬明,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出了很多畅销书。
于是,蒋多多慢慢滋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当个年轻的作家,该是多么荣耀的事。
一不做二不休,有了这个大胆的梦想,她就开始着手写小说,上课写下课写,有的时候还熬夜写,硬是做到了每天保持一万字的更新,每次写完,她还给同学们看。
一时间,蒋多多成了班上的“才女”,个个都说她文字优美,将来一定是个小作家。蒋多多在这么多赞美的声音下,创作更加卖力了,一口气写了好几部小说。
此时,给同学炫耀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虚荣心,于是她又把这些小说寄给了读大学的姐姐看。
没想到姐姐读完,直接夸她有才华、有潜质,写得非常精彩,还鼓励她直接投去报社,肯定能发表。
在姐姐的帮助下,蒋多多陆陆续续把小说投了出去,也不知是幸运还是她真的有才华,她的作品确实有小部分被报社选中发表了。
看到小说被选中,蒋多多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也变得膨胀起来,觉得自己要是再写个几部,说不定就真的成了畅销书作家。
这越想兴奋劲越足,甚至连学习也没了兴趣,当时高二已经接近尾声,还有一年就要迎来高考,蒋多多也开始了她的小说之路。
此后,她便夜以继日地赶稿,俨然忘记了自己还要高考。就这样,平时成绩优异的她,排名眼见地往下掉。
见到蒋多多不务正业,老师也劝诫很多次“既然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何不努力学习,考个不错的大学,再说也就一年时间了,如果你喜欢写作,到时候在大学里可以选中文系,如此一来,当作家的路岂不是更平坦。”
可是此时的蒋多多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她一天不写就浑身不自在,上课也是心不在焉,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搭建小说框架,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眼看无奈,老师只好向她父母告了状,想让母亲劝劝蒋多多。因此,母亲还跟她大吵一架,让她停止写作,全身心投入到高考中去。
为了把她拉回正途,老师还拿着她的小说,严厉批评过她,说她写的狗屁不通,逻辑都是错的,再这样下去只会前途尽毁。
老师还告诉她,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这个阅历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需要大量阅读。而蒋多多不以为然,还豪言壮志地说,“我从来不看别人写的,觉得浪费时间。”
可以说,此时的蒋多多已经“走火入魔”,不仅听不进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诫,对于老师的打击和意见,也丝毫没放在心上。
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与父母越是让她用功读书,她就越逆反,越厌恶学习。当时,她还想着,为什么大家都把高考看得如此重要,为什么都不支持她的兴趣?
她觉得大家都不理解她,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会好好学习,其实大部分时候,蒋多多都在默默反抗着高考制度,甚至她还把自己不被理解的原因都归集到国内应试教育上。
她认为,高考限制了学生的爱好,限制了他们的才华发挥,觉得那就是毫无意义的考试。
为此,她还收集了大量与高考有关的信息,尤其反对学校题海战术,觉得那些就是“傻子行径”,把脑子都做坏了。
她认为,教育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就这样,悲剧发生了。
2006年的高考来临,蒋多多像其他考生一样,准备着。不过别人刷题做题,她开始盼着自己的小算盘。
她琢磨着,如何通过自己的一些举动改变国内高考制度,然后一度成名。
为此,高考那天,她特意准备了双色笔。别人走进考场脸上都带着紧张,而蒋多多却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她在考卷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前面文化内容作答,然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作文上。
八百字的作文,蒋多多硬是写了八千字,写不下就写在试卷的空白处,最后还在密封线外,洋洋洒洒写上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
她想着,这一举动,一定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自己也一定会一战成功,从而改变高考制度。
越想,蒋多多心里就越兴奋。以至于,考试结束后,母亲问她考得怎么样时,蒋多多都是一脸喜色地告诉父母,“考上大学是不可能了,但是我有自己的另一条路要走。”
当时父母差点没被这句话噎死,这孩子的心竟然根本没在考试上,他们也不知道蒋多多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好不容易挨到成绩出来的日子,家里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蒋多多的成绩单,但没想到班主任的电话瞬间浇灭了父母的希望。
父母听到孩子的成绩后,差点晕倒,老师说她总分只有114分,最主要的是作文0分。
虽然蒋多多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但得到这个消息也是很诧异,她通篇作文内容都是抨击高考制度,难道不应该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不应该上媒体?只是判个0分就了事了?
更让她没办法接受的是,老师和父母都在劝她去复读,说她平时成绩不差,好好补个一年,一定能够争取机会考个大学。
可惜都被蒋多多拒绝了,她的目的就是想引起群众不满,然后取消高考制度,现在让自己去复读,不是打自己脸吗?她坚决不同意。
不过,她的另一个目的达成了,因为这件事,她确实一下子成了“名人”,各个媒体都来采访她,不过采访的话题,却是说她放弃高考这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让蒋多多更加气愤,她说,“你们这些媒体不是应该更关注我的作文,关注高考这个制度吗?”
没想到主动违规抨击的制度没人关注,反而自己被当成一个笑话被大肆报道,甚至大家在得知她出生农村,生活贫困后,还把她报道成了一个穷山村的可怜人。
为此,还有不少人送来一些钱跟米油。蒋多多不服气,把这些好意全部拒绝。她硬是要跟这件事碰个头破血流,韩寒当年不也是高考辍学,说靠写作养活自己。
蒋多多想着,她也可以。于是放弃高考之后,她开始埋头写作,想着有朝一日,自己成为有名作家时就有话语权了。
可是蒋多多还是高估了自己,一连写了好几部作品,一张一张地打印出来投到报社,结果都石沉大海。
这让蒋多多一度陷入迷惘,高考之路已经被自己斩断了,如今作家梦也跟着破碎。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去投奔姐姐。
没想到,姐姐得知消息后,也是一个劲儿批评蒋多多意气用事,不应该就这么放弃高考。
蒋多多没办法,又赌气离开,去了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城市去打工,她想闯出一片天,证明自己。可是到了大城市才发现,只有高中学历的她,根本找不到工作。
她看着城市的霓虹灯,陷入了沉思,原来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没想到连个工作都这么难找。
终究,梦想还是被现实打败。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完了,她不得不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
再次回到小山村的蒋多多,已经没了之前的豪情壮志。每天只能跟着母亲做农活,这一次现实终于让她低下了头颅。
乡下总是流言最多的地方,回村不久,村里的人就开始七嘴八舌,对蒋多多议论纷纷,有人说她心比天高,也有人教育自家孩子不能学她,总之大家都对她极尽嘲讽。
对此,蒋多多也无力反驳,只好埋头干活,寄希望于时间可以冲散流言。此后的岁月里,蒋多多和姐姐、弟弟的人生,发生了惊天逆转。
姐姐、弟弟,凭借着努力读书,走出了农村,拥有了不错的工作和家庭,而她因为学历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只好留在农村。
后来,父母眼看着蒋多多的年纪越来越大,给她相亲,介绍了对象。对方也是农民,各方面也没有出色。
对此,蒋多多也没有拒绝,两人很快结了婚,在这个小乡村像父辈一样开启了自己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蒋多多也三十多岁了,守着自己的家庭,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着。
或许此时,她羡慕着自己的姐姐、弟弟,也羡慕着当初的那些同学,但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后来有人问她,你后悔了吗?对此,蒋多多并没有回答。也许她是后悔的,后悔当初这么好的成绩,却没能争取一个美好的将来。
也许她不后悔,至少在那个年纪,她做了一件大家不敢做的事,拿自己的前途,高考下赌注,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虽然当时很多媒体都说,蒋多多太傻了,竟然拿自己唯一改变命运的高考下赌注,但是还是有一波声音说蒋多多是勇敢的。
年轻气盛,每个人都有梦想,蒋多多还是输在了年轻气盛上。
不过最终,她不得不承认,想要做韩寒那样高中辍学的愤青作家,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毕竟高考制度存在这么多年,不是凭借一篇八千字的作文就能改变的。当理想与现实交融,也许我们才能看清,到底什么才是对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