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试卷叫什么名字

古代的试卷叫什么名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14:48:59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古代,对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科举。通过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书生不少。历代状元里有不少名人——唐代大诗人王维、大书法家柳公权,还有宋朝的爱国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出生。但历史上也有好多的落榜生成就比状元还要大,名声比状元还要响。众多落榜生里就有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

在清朝,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首先要考三场试: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场都考中了才能获得秀才的称号,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蒲松龄少年得志,十九岁初应童生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名震一时,山东学政施闰章赞他‘名籍籍诸生间’。

乡试

但是世界上许多郁郁不得志恰是从少年得志开始的,蒲松龄亦是如此。

他这个秀才一当就是半个多世纪,他从十九岁到六十六岁参加了十次以上的乡试:二十一岁落榜;二十四岁落榜;二十七岁落榜;三十岁父亲去世,缺考;三十三岁落榜;四十八岁写错答题纸,落榜;五十一岁生病,落榜。

蒲松龄一生中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复读上了,却始终跨不过乡试这道坎。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他四十八岁参加乡试的经历。这一年蒲松龄继续考试,卷子发下来一看考题他就放心了:这个好写!于是运笔如风,洋洋洒洒,一口气把文章写完,觉得这次写得特别好,定能高中!

状元试卷

写完回头一检查,完蛋了!

当时清朝科举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每页纸只能写十二行,每行只能写二十五个字,写完一页才能接着写第二页。蒲松龄写得太激动一不留神漏翻了一页,写完第一页就直接写到第三页。这在科举考试中叫做“越幅,”不仅不会录取,还要张榜通报批评。

蒲松龄发现自己漏写了一页当时就傻了,后来说自己是“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虽然一辈子都没考中,但是丝毫不耽误蒲松龄写出巨作《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很多故事都是表现科举制度是怎么把读书人逼疯的,在这一点上蒲松龄确实有发言权,写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

聊斋志异

但是话说回来,每年科举录取那么多的进士,今天有多少人记得?但是就因为这一本《聊斋志异》,后世都记得蒲松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