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卷子书本一般是什么字体

学生卷子书本一般是什么字体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10:03:40

高考结束了,小曾作为一个草书爱好者,有个思考的问题,就是草书适合用于考试答卷吗?或者说用于考试答卷会有影响吗?

实不相瞒,我也曾做过阅卷评委,当然阅的不是高考试卷。当时我们不仅讨论内容,对于各位考生的字迹也会谈论一下,写字好看的第一印象会好一点,当然关键还是言之有物。

言归正传,草书是很多人不敢涉略的字体,也是小众的字体。对于“考试答卷合适使用草书吗”这个问题,在给出我的观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草书。

草书是一种字体,有章法、有规范、有标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草书就是潦草的书写,很随意的书写。

这里讨论的草书不是纯粹的“潦草”之意。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就是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是草书,狭义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字体,自汉代以来,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楷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字体。我们今天讨论的草书主要指狭义上的草书字体,是字体就有章法,有规范,有标准,不是你随意写一笔,然后说它是什么字就是什么字。

近现代书法家于右任,他将传统的草法条分缕析、去粗取精,并把草书结体定形归类,编写成一本《标准草书千字文》,于1936年问世。

所以,也就是草书是不能乱写的,它不是“乱书”。

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截图1

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截图2

草书来源于生活,并习以为常地应用于生活

这里要谈谈草书的发展。

要说什么时候有草书,其实甲骨文时期就有草写的痕迹。到秦汉时朝,中国汉字不断发展演变,向着使用简便易写的方向前进。虽然统一了小篆,但毕竟小篆书写复杂,这时候,程邈作隶书,也同时出现早期草书,是和隶书相平行的书体,可以称之为“隶草”,实际上就是夹杂篆草的形体。

隶书方正规矩严谨,人们又在隶书的基础上,打破这种规矩,进行草化,出现了“章草”。章草盛行于东汉,字体具有隶书形态,字字区别,不相纠连,但笔划连结。《急就章》就是代表作。

到了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进一步把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进一步把偏旁部首简化,出现了“今草”。今草,自魏晋后盛行不衰。魏晋时期代表人物有王羲之,代表作《十七帖》等。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不羁,上下字之间、列与列之间更加连绵环绕,称为“狂草”,亦名大草。这个时候有张旭、怀素等,代表作有《自叙帖》等。到了现代,我们讨论的草书,也就是以今草为标准,大家比较统一认识的草书。

以上了解了草书的发展,我讲到“甲骨文时期就有草写的痕迹”,到后面隶书草化有《急就章》,再有是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这里我想说的是草书就是很习以为常的为了书写简便出现的。

其中《急就章》还是一本课本,是汉元帝命令为儿童识字,而编写的识字课本,也就是一本教材使用草书编写

《急就章》截图

又有其中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是王羲之和朋友书信往来集合。除了《十七帖》还有很多其他帖,总之很多都是记录或者讲述事情的书写,也就是这么日常的书写也可以使用草书

王羲之《其书帖》截图

还有就是怀素的《自叙帖》,这个是狂草(大草)帖,是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现在可是很热很多人临摹的样本哦。还是那句话,也就是这么稀疏平常的书写都可以使用草书

怀素《自叙帖》截图

这一部分讲的比较多,这里我稍微作下小结。

讲到草书的发展,说的是草书就是为了简便书写演变出来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

讲到几个代表作品,亦或是课本,亦或是书信,都是书法大家很日常的书写,所以草书不是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草书如果用于考试答卷会呈现怎么样的效果?

前面讲了那么多,不如来实践看看效果对比。这里,我以2024年高考作文“人工智能”为题,也写了一段话,使用字体生成看看各种字体呈现出来的效果。

这一段话也是我看待人工智能的一些思考,先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看人工智能》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被发明并一步步向大众普及。而当下人工智能正迅速发展,拟人化的机器人愈发被赋予生命力,这给我们敲响警钟。霍金也曾十分担忧,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在他的警示中,关键是要管理妥当,放风筝的人要紧紧握住手中的线,制造出机器人的人类要牢牢掌握这拟人化的命脉。

科技不断进步,实际很少允许我们说“不”。人工智能之路,不容拒绝,随之而来的“重新定义”亦是大势所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时刻自我警觉,只有扬鞭自奋蹄,才不会在“重新定义”的浪潮中被淘汰;与此同时,人类亦不可在此路上迷失,当存人性以求立人。

然后看看阅卷老师最喜欢的楷书字体。这里说明一下,本来小曾想自己写的,但是请原谅我的字水平不够,加上纸张受限,只能字体生成。

硬笔楷书书写

接着下面是行书。其实比起楷书,行书稍微有了连笔,考试时间有限,写行书是最合适的。

硬笔行书书写

然后是草书。这个草书有些字是繁体草化,要注意甄别。从整体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具体到字,还真不容易辨认。可能标题“我看人工智能”的“我看”两个字就难倒阅卷老师了。

硬笔草书书写

既然都有楷行草了,那也附上隶书和小篆字体生成的效果图吧,供大家欣赏。

硬笔隶书书写

下面是小篆书写。

小篆书写

以上看了5种字体硬笔书写的效果,请问你更喜欢哪种呢?

草书当学,未来可期

这是小曾的观点,也是前文洋洋洒洒2000多字去讲述草书发展、对比分析不同字体效果得出的结论,“草书当学,未来可期”

当然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是“考试答卷适合使用草书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或者说当前的答案当然是,在常规的考试中“不合适”使用草书答卷。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几点思考。

1.草书普及辨认困难。虽然草书在古时候很多人用于生活书信往来,甚至课本编写,但现在我们普遍还是把草书当作书法艺术形式。草书经过草化,呈现出较为潦草、简化和连笔较多的特征,需要我们系统学习草书后,才能更准确辨认。

考试中,清晰、规范的书写更有利于准确传达答案信息,减少因字迹问题导致的误判或误解。在考试答卷中草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阅卷老师对答案内容的准确理解。所以还是建议使用楷书或行书等较为工整、易读的字体。

2.草书简便快捷书写。这也是为什么说“草书当学”。草书自甲骨文就有草写痕迹,其实都是人们为了简便快捷书写的一种演变。所以,不应该对草书有恐惧,它真的是很习以为常的一种字体。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都需要记录书写点啥,学点草书或者说连笔字,会更方便我们书写,记录更快,同时辨认老板/领导的字跟加游刃有余。

3.草书适应简化趋势。我们文章说到,简化文字是文字演变的方向,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行书,再从繁体到简体,文字就是我们传递信息的工具,工具使用当然要越来越人性化,不断地变得更加没有那么复杂,这是一种趋势。

我们的汉字演变出简体中文,真的是文字发展的一次重大而有意义的改革。这其实离不开草书草化文字的借鉴作用。未来我们还会不会迎来再一次的简化文字呢,所以,未来可期。

以上,真的是小曾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有内容梳理,有图片制作,有对比分析,有观点展示,都是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的体现,供大家参考,也烦请小伙伴们支持一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