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怎么做图表的图片

试卷分析怎么做图表的图片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30 19:25:07

“左图右史”是中国治史的传统,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图表信息解读的引导,是辅助文字叙述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和提高学科素养有积极作用。这与课标中“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相吻合;也是高质量解答近年来高考中不断出现的图表类试题的客观要求。历史图表按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统计图表类、图片类和地图类。解读这三类图表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

一、历史统计图表的信息解读

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统计类图表主要有表格、坐标曲线图、柱形图、网状图、结构比例图等呈现形式,通过数据统计、曲线变化、结构比例等方式,反映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高考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解读数据变化信息,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例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请给出您的答案 单选 0人 0% A 0人 0% B 0人 0% C 0人 0% D

解读历史统计图表信息的方法与要求:

1.会看各种统计图表

首先要理解反映统计图表主题的一些特定概念和术语,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年平均、指数、总额、份额、增长率、百分比、收支、贸易顺差、贸易逆差等。其次要弄清构成各类统计图表的内容或项目,如统计表格,须弄清行、列的统计项目和统计内容。坐标统计图,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特定含义,横坐标一般反映年份的变化,纵坐标则反映特定内容如产值、收支、销售额等的变化,变化通常用柱形图或曲线图表示。结构比例图,单个图要能明白各部分比例的含义及关系;两个以上的结构比例图则需要弄清由此及彼比例变化的实质含义,并作出正确的解读。

2.把握统计图表揭示历史问题的方式、特点、规律统计图表揭示历史问题的突出特点是数据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认定、分析,也正好是考查学生思维的立足点和主线,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带来什么?变化说明什么?构成运用统计图表解决历史问题的一般思维流程。

3.数据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首先,仔细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弄清大小、增减、高低、升降、快慢等数据变化的特点或趋势,其次,对数据变化的原因、影响、说明的问题,从统计图表本身是无法反映出来的,这就要求将统计图表数据产生的时限与相应的历史阶段统一起来,将数据信息解读与所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把数学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得出问题所要求的结论。

再分析上面例1,首先必须明确统计图反映的主题是“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从左侧速度增长率看都是正增长,不能得出美英传统产业衰落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国际环境不可能制约美英工业发展;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要说有冒进倾向也应该是一五计划完成后的五十年代末以后。唯一正确的解读是中国和美英发展起点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增长速度。

二、历史图片的信息解读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片是图画和照片的统称,在历史书籍和考试题中往往都以照片形式呈现。从反映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人物图片、实物(文物)图片和场景图片。从表现的手法来看,包括各类绘画、文字书法、照片、图标图案、雕刻雕塑(含篆刻)等多种表现形式。

例2:(2016·江苏单科·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想做这个题的试一下 单选 0人 0% A 0人 0% B 0人 0% C 0人 0% D

解读历史图片信息的方法与要求:

1.学会观察、区分、分析图片的表象信息

如人物图片要注意其服饰、动作、精神风貌和活动背景。实物图片要观察其是出土文物还是地上有重要价值的物件,是工具、器物、饰品、古币还是字画、书影、旗帜、臂章、武器等。场景图片要弄清反映的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图片反映的场景一般有典型建筑、城市风貌、重大活动的场所旧址、重要机构所在地、人类活动遗迹或墓葬、重要仪式或会议、战争场面、一般生产生活场面等。

2.抓住各类图片的突出特点,回归历史、调动知识,进行综合解读

照片的特点是较真实地记录了生活或历史的瞬间;绘画的特点是画家对自然和人类及其生活片断的艺术再现,有着鲜明的艺术表现手法或流派风格;漫画的特点是画面诙谐、幽默甚至夸张,往往配以简单的文字或对白,表象轻松但讴歌真善美或挞伐假丑恶的内涵深刻,可谓“图画化的杂文”。在仔细观察、捕捉、分析图片的表象信息基础上,使思维回归到图片反映的现实中或历史时期,然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图片反映的时代风貌、重要社会现象和生活主题,最终得出理性的、客观的、有价值的结论。

3.能够对图片信息进行批判性审视

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阶级立场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图片选取与内容呈现必然会有差异,有时还会出现人为的伪造,对此必须运用科学历史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观察、分析、评判,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

4.能够比较文字和图片呈现信息的不同特点

主要不同在于文字呈现信息有过程性,图片呈现信息是“瞬间性”。再看上面例2,信息呈现的过程性和瞬间性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史记》和画像石反映“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主题的描述特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三、历史地图的信息解读

历史地图大体指各类示意图,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历史事物的存在空间及发展态势。示意的主题主要有战争或与之相关的政治活动、经济交流、人口迁移、文化思想传播等历史事物或现象。示意的内容主要有历史事物的空间位置或分布,扩展路线、方向、地域范围、态势,政治版图布局及其变化等。

例3:(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以下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 日不落帝国”形成

有没有再试下这个题的? 单选 0人 0% A 0人 0% B 0人 0% C 0人 0% D

解读历史示意图信息的方法与要求:

1.弄清示意的主题和内容,以便对症下药

2.仔细观察,建立跨学科联系,全面获取有效信息全面、仔细观察图面或图旁信息,包括各种图例的识别和确认、图旁说明性、注释性、参照性文字的阅读等。借助地理知识对示意图中历史事物的地理方位和地域分布特点进行判断、分析,充分获取有效信息。

3.回归时代或历史阶段,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将图中事物的时间、空间、内容三位一体,联系其时代背景,加以综合分析、解读,得出正确的结论。

4.把握多幅示意图组合题的信息解读特点

一题由多幅历史示意图组成,往往有一个主题。命题策略:一是要求通过组图信息变化及趋势提炼主题或内容;二是要求围绕明确的主题分析变化及原因。第一种情况,对组图信息的解读需经过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过程,最后提炼出主题。第二种情况需要先仔细甄别每幅图的变化,然后进行前后图的联系比较,最后调动所学知识概述变化过程及原因。

再看例3,就属于从组图信息变化(白色区域不断扩大)中提炼主题或内容的题目。先用分析排除的方法,公元1 年,基督教还没有分裂,不存在天主教传播的概念,排除A;罗马帝国4世纪末已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两部分,因而排除C;“日不落帝国”早在18 世纪中期形成,排除D。最后综合几幅图的变化,得出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加剧西方人的认识视野从欧亚大陆扩展至全球。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单纯处理图表信息的方法应用到图文综合信息处理的思维“实战”中。因为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会遇到图文综合信息“集群”,所以十分需要“图文互证”等史学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欢迎您持续关注“历史学习之窗”,为您提供高考历史学习的最新资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