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评课的关键起点
教学目标如同灯塔,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我们在评课伊始,就要把目光聚焦于教学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考量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是关键。例如,在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学目标若仅设定为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这就显得不够全面。
全面的目标应涵盖语言知识(如文中重点词汇、语法的学习)、语言技能(如阅读技巧的训练、口语表达复述文章内容)、情感态度(如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了解文章所传达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
同时,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像“掌握文中 10 个重点单词的用法”就比“学习一些单词”更具操作性。而且,目标要适宜学生的水平,对于初学者,要求他们进行复杂的文学鉴赏式阅读就不恰当,而应该从简单的故事性阅读开始,逐步提升难度。
(二)目标达成的审视
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要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比如在一节高中物理课“动能定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并能应用其解决简单问题,那么在引入环节,可以通过生活中汽车刹车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动能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
在讲解环节,通过实验演示和公式推导加深理解;在练习环节,布置一些利用动能定理求解物体速度、位移或力的题目。每个环节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样的课在目标达成方面就较为出色。
二、教材处理:评课的重要维度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要关注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比如在数学教材中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果教师在推导过程中出现逻辑错误或者对公式的条件讲解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为例,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学习文中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花大量时间讲解桂林的地理位置等非重点内容,而对描写山水的语句赏析不足,就没有处理好教材。
而优秀的教师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突破理解文本的难点。
三、教学程序:课堂的脉络与架构剖析
(一)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衔接过渡、安排详略、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一节化学实验课“酸碱中和滴定”中,教师可以先从生活中胃酸过多需要用碱性药物中和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思考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关系,激发兴趣。然后讲解实验原理,详细演示实验步骤,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指示剂的选择等。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回指导,强调操作要点。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误差来源。这样的教学思路从生活到理论,再到实践和总结,衔接自然,详略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也就是课堂结构。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比如在一节 45 分钟的历史课中,如果教师花 30 分钟讲述古代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10 分钟讲解经济文化,最后 5 分钟总结和提问,那么可以看出这堂课的重点在政治制度方面。
合理的时间分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学生的理解难度来安排,避免头重脚轻或平均用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力的源泉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二者的统一。
在语文写作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有趣的场景,如“未来世界的奇妙冒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内容可写。同时,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这是学生“学”的方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指导,适时提出建议,这是“教”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
再如,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地理课上展示地球的板块运动、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等视频,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基本功:教师素养的直观展现
(一)板书之美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且富有艺术性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比如在数学几何课上,教师的板书可以清晰地画出图形,标注出关键的角度、边长等信息,同时将定理、公式有条不紊地罗列在旁边,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这样的板书就像一幅知识的画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态之魅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面带微笑,用亲切的眼神与学生交流,声音洪亮且充满激情,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语言之妙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讲解“电流”的概念时,可以说“电流就像水流一样,在电路中流动,只不过水流是水分子的定向移动,而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同时,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像讲故事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操作之熟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电子白板等熟练程度。在生物课上,教师熟练地操作显微镜,向学生展示细胞的结构,或者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切换课件、播放视频等,都能保证教学的流畅性,不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浪费教学时间。
六、教学效果:课堂质量的终极检验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思维与热烈氛围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是优质课堂的表现之一。
在一节充满活力的数学课上,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何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用折纸法,有的用测量法,还有的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拓展。
(二)广泛受益与全面进步
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对于有音乐基础的学生,他们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对于零基础的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提高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课堂学习,所有学生在音乐知识、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上都有所收获。
(三)时间利用与轻松学习
有效利用 45 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在体育课上,教师合理安排热身、技能训练和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享受运动的快乐,不会因为过度训练而疲惫不堪,也不会因为训练不足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例如在语文古诗词背诵课结束后,通过默写、理解性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以此来评判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