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质的试题并不是越难越好,恰到好呀的难易搭配,可以充分的将不同水准的能力予以区分,学霸与准学霸,准学霸与普通优生,再与中等生,后进生都需要建立一定的区分度。
而一些以难出名的试题,平心而论并没有起到区分的效果,正如2008年江西高考的最后一题的专家评价,适合竞赛而不适合高考,谁都做不出的题不是一道好题,而是一道废题。
这种压轴题特别难可以成为多年的热点,但对于整体试卷区分度并没有太大影响,大多数试题出的难或者简单,并不在于压轴题的难度,而是占比最大,区分度也最高的中等题。
正常试题的难度,10%的难题,学霸拿分,15%的较难题准学霸拿分,20%的中等题中上等学生拿分,其他的则是中等以下的难度,但如果试题特别简单,15%的较难题中等生也能拿分,准学霸相对于中等生优势就不复存在,如果难度再简单道15%的较难题出的中等生也觉得难度不大,不仅准学霸不具有对中等生的优势,对于中下等水平学生同样也没有优势。
试题难度过大同样如此,即15%较难题也变得很难,他们同样也无法建立与中等生之间的优势,如果难度加大到20%中等题也无从下手,对于大多数学生都不具有区分度。.
这种情况下,单科成绩较弱的偏科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即弱势学科因为难度设置原因,没有给自己拖后腿。
与初中阶段不同,高中的难度使得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强弱学科现象,难度的突然变化,是比学生状态对于成绩影响更为明显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