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哪一年是数学成绩定型的关键期?胡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初一
初一是适应初中生活的阶段。数学知识很基础,难度不大,占中考内容的10%左右。这个时候的学习重点是为初二初三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二
到了初二,尤其是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次考试的排名很接近中考排名。初二的知识点多,难度也加大了。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内容可能会跟不上。初二的成绩逐渐定型,一开始差距不大,但长期以往,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就连心态也会受影响。所以,如果数学成绩不好的准初二孩子,在这个暑假要引起重视了,一定要把初一的数学基础再练练,去练扎实。
初三
到了初三,有少部分孩子还是能够逆袭的,他们有两个特点:
1、基础不差。通过三轮复习,能找到知识漏洞,并及时补漏。
2、心态转变。放下手机和游戏,专注学习。
当然,不论你是初几,不论你目前成绩如何,下面这些影响成绩的坏习惯,从现在起尽量改掉,你都能有机会提分,不过是提多少的问题:
不会听课
胡老师在讲台上看两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差别。那些花里胡哨记笔记的不一定是成绩好;那些笔记记得少、善于提问的,几乎是好成绩。
不会预习
简单浏览算不上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把新知识掌握个八九不离十,才算是预习。好学生课堂上能达到那种状态,一定是提前自主学习了,才能和老师同频共振。只靠听老师讲的学生,知识最多吸收50%,考试再漏掉50%,结果可想而知。
不会独立写作业
一遇到问题就喊:“妈,我不会。”这种依赖性强的孩子,容易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家长一走,就不会写作业。那到了初二再往上,还能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真没几个。
不会修正错题
很多孩子懒得分析错题,那不会就永远不会。但很多分数都藏在错题里。不改错题,就很难突破。有些孩子准备错题本,认真抄写,浪费了大量时间在形式上,没必要。把所有卷子订在一起,错题一目了然,把更多精力放在吃透错题上,成绩自然不会差。
这里提一下,胡老师一直说的自主学习体系。本质就是给你一个正确的学习节奏,和匹配你目前基础能力的现实可行的学习路径,让你能轻松上手,并逐渐深入的学习下去。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我发你一份【数学自主学习行动路线图】,你可以研读一遍,就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了。
初中三年,初一打基础,初二定型,初三冲刺。中考前的三次模拟考,一模看排名,二模看成绩,三模看心态。所以每一个有目标的孩子,都不要轻易放弃。改掉坏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稳,你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