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分析
整份试卷设置的题目情境感强,并且与课文后面的习题基本都能对应。师生应该重视教科书篇目的学习,并且关注课后习题的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名句。(8分):《古代诗歌四首》4分,第三单元课外诗歌2分,《论语》十二章2分。
《春》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背诵,两篇现代文均未考默写。
2、字词:粗犷、诀别、绽放,三个词语来自相关课文的“读读写写”
病句:“通过……使……”,是介词多余的毛病。
3、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考核《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两篇内容。
二、阅读
(一)诗歌赏析——《天净沙·秋》
4、考核景物
5、为诗人选择心情变化曲线图
(二)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规箴》
6、断句
7、词语解释:衣、去、愠
8、翻译,课内外各一句
9、结合文本,评价陈元方的人物形象
(三)文学作品阅读——《琦君散文精选》,对应第二单元“亲情·母爱”主题。
10、选择题
11、梳理文章情节及情感变化,补充思维导图。对应《春》课后习题“一”和《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二”。
12、人物动作描写和加点字赏析,对应《秋天的怀念》课后习题“二”、“四”。
13、为文章拟写题目,并简述理由。对应《秋天的怀念》和《散步》课后习题“一”。
14、理解文章结尾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应《散步》课后习题“二”以及《荷叶·母亲》的最后一段,即考核尾句的含义。
(四)阅读丁立梅的《老枣树》,对应第一单元写景主题
15、选择题考核的知识点:线索、插叙(《荷叶·母亲》)
16、完成朗读卡片,从语速、语气、重音和停连角度设计。对应《春》课后习题“五”,《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四”。
17、给文章绘制插图,可以选择哪种色调?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调)
对应《散步》课后习题“五”,《散步》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
(五)非连文本阅读——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对应第三单元“学习生活”主题。
18、选择题:选项分别对应一、二、三则材料。
19、从材料一、材料三提取文段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20、配图与哪则材料更匹配,说明理由。
三、写作
21、看了三组漫画,有什么联想与感悟?命题作文《我跨过了那道坎》。
对应第二单元《那一次,我真_____》。
,